志邦、金牌介入卫浴,尚品宅配加入百货零售,这些家居企业“跨界”究竟有什么图谋?
为了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从上游的房地产行业到下游的家居行业,2020年整个一年几乎都在一片打折促销声中度过。但不可否认,打折促销带来营业收入的同时,也在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家居行业已经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坚守还是转型,是处在迷茫期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选择题,也无疑为企业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行业整体都在快速回温
公开数据显示,家居内外销景气度均呈明显回升。西南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1-9月,家具出口金额累计值为2712.8亿元,同比增长5.1%。
阿里巴巴国际站数据显示,在2020年9月采购节期间,家具行业交易额同比增长224%,支付订单数同比增长212%。在内销方面,华安证券则指出,去年9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为108.26,环比上涨6.33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9月份销售额为865.70亿元,环比上涨14.99%。
此外,从日前我乐家居预告的2020年全年业绩来看,净利润同比增长达45%;顾家家居已公布的去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也有增长,增长幅度为 10.10%。
不过,疫情本身对家居行业影响就比较大,如今又叠加房地产调控政策趋紧及房企“三条红线”因素,这对家居行业构成了持续性冲击,因而企业需要一定时间消化这些冲击。为了应对冲击,一些企业开始长期打折促销,这可能会导致利润的压缩,甚至下滑。
家居企业纷纷更改经营范围
前不久,志邦家居发布公告称,因公司业务拓展等需求,公司拟在现有经营范围的基础上新增如下内容:“净水设备及净水器、小家电、燃气具及燃气灶、卫浴用品与卫浴电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与维修”。此前,志邦家居主营业务是整体厨柜、定制衣柜等定制家具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产品包括整体厨房、全屋定制、定制木门/墙板、成品配套等家居品类。
金牌厨柜更名为“金牌橱柜家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卫生陶瓷制品制造、卫生洁具制造、卫生洁具销售、卫生陶瓷制品销售”。
尚品宅配也增加了百货和水果零售,内容涵盖了礼品、花盆栽培、服装、纺织品、文具用品、摄影小吃、中西餐、散装零食等领域。
跨界背后的商业机会
任何新业务的跨界对于企业而言,都是一个从头再来的过程,这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以及对应的人才支持。从家居行业内部来看,定制家居商是先收钱后定制家居,是行业里“最不缺钱”的。“但这部分资金并不是企业可以随意挪动的,并不能用来支持新业务的开展。”
跨界,就更考验企业的现金流能力。跨界新业务,前期难免有一个不断烧钱的过程,实现业绩释放可能也需要一定时间成本。特殊时期下,除非有足够把握,否则经营业绩不佳的企业仍需要谨慎而行。如果完全跨界新业务,从现在的经验来看是很难成功的。比如企业做橱柜业务,可以增加定制床业务,这比较相近;如果跨界做瓷砖就会非常难,因为这里面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资源、人才都是和现有业务都是不配套的。
企业大多不会自己重新去开辟一项新业务,大多会选择以并购的方式去开展新业务。比如,海尔此前与博洛尼展开战略合作,通过少海汇控股博洛尼部分股权,以此方式向高端定制领域跨界,而不是凭空去开展一项新业务。而博洛尼副总裁蔡兴国2019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大企业的转型需要掌握好节奏和度,当转型过猛的时候,如何平衡现有体系的利益就成为核心问题。转型过猛,很容易体现出利益冲突,会导致不平衡,物极必反。
跨界可能会为企业带来营收的增长,但前期由于处于烧钱阶段,很可能会拖累企业的利润进一步下滑。
随着行业加速洗牌,寡头竞争格局渐显。从头部企业到中小企业,市场上的退出或进入变得稀松平常。在行业增速下滑的时候,往往就是公司之间竞争加剧、优胜劣汰的时候,市场正进入一个“低容错”时代。
在面对一边是亟待挽救的业绩,一边是方向未知的跨界时,企业当下最应该关注的还是业绩层面,尤其是关注代理商问题。“去年以来的确有很多代理商破产,企业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让代理商赚到钱,否则重新构建渠道是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时间的。这无形之中就会对企业的品牌、业绩都造成影响。”有企业老总这样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和变化,任何企业如果没有及时找准发展战略方向,踏错一步,未来将难以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新浪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