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婧琛 通讯员 张飞
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的构件和配件,然后施工方再从预制构件工厂将预制楼梯板、阳台、雨篷等构件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安装,像搭积木一样“搭”出了房子,在海南省重点项目——中铁四局建筑公司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公共教学楼(一期)项目施工现场,不再是一句口号。
在海南陵水公共教学楼的工地上,没有刺耳的噪音、扬尘的沙石,工人们借助吊车,熟练地将工厂运抵的预制构件卸货、吊装,快速搭起一层房屋。工厂造构件,工地搞安装,这便是装配式建筑。
该项目建筑面积为21411平方米,建筑物总高度22.5米,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项目装配率50%。截至2021年3月,共完成产值1700万元。
据该项目负责人李岁强介绍,装配式建筑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和泥、抹灰、砌墙等工序,减少大量木模的投入,避免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是一种绿色低碳、高效的新型建筑方式。“以前在工地搅拌混凝土,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又累又脏,现在预制装配构件运到工地后可以直接组装。”李岁强说。
海南陵水公共教学楼项目的每个预制构件上都附有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看见构件使用部位、编号、尺寸、安装方向等信息,每个预制构件都可溯源。
那“源头”便是中铁四局海口装配式预制厂。“我们厂制作的构件比现场现浇更精密,混凝土平整度好,构件成型快,建筑材料损耗程度低。”中铁四局海口装配式预制厂经理武乐洋介绍,“另外,装配式建筑使得钢筋工、木工、模板工等工人从工地解放,进入工厂。”
为响应国家和海南省政策号召,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充分认识到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早便进入该领域探索研究,认真研究相关政策,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和科研团队,充实人才力量,其科研团队先后前往三一重工、同济大学等单位实地调研、咨询和交流,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和经费支持。公司技术中心为安徽省优秀技术中心,依托中铁四局企业大学建筑分院,不断加强装配式知识培训,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引进。公司积极承接装配式工程项目,在海南、江苏等地有近10个项目涉及到装配式建筑,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了企业装配式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成才。通过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方式、施工技术等考察调研、对比论证,依托海南海口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决定在海口市建设装配式构件预制厂,以推动装配式产业的发展。预制厂于2017年8月起开始正式生产。2018年,预制厂被评为“海南省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海口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被评为“海南省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当选“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并参与编制了多部行业技术标准。
预制厂建筑面积31491平方米,场内设生产区、存放区、办公生活区、附属设施和搅拌站。目前厂内现有流水生产线一条,模台48张;固定生产线一条,模台34张,以生产叠合板为主,搭配楼梯、空调板等构件,每日产量约80立方米,月产能约2400立方米。该厂生产的产品已应用于海口市金融中心、中共海口市委党校新校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