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南沙庆盛高铁站附近,用地面积达1.13平方公里,离香港30分钟车程距离。便利的交通将促进两个城市和校园之间的协同发展,且有利于学术课程和研究的相互补充,而非简单复制。KPF是该项目的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的首席设计顾问(LDC),在项目过程中与奥雅纳工程顾问、ASG、雅各布斯工程集团、MVA集团和詹姆斯·科纳景观设计事务所紧密合作。
总体规划致力于统筹校区的功能需求,场地自然景观以及周围社区未来城市版图,创建一个可容纳10000多名学生和教职员工以及满足住宿,教学科研,体育竞技,艺术表演等全功能的世界领先的校园空间。设计汲取了世界顶尖学府的成功经验,将所有专业设施汇聚在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央区域周围,以促进跨学科合作,鼓励创新并构建强大的社区模式。
KPF总裁及设计执行总监詹姆斯·冯·克莱佩勒在谈到该项目的设计目标时说:“KPF非常荣幸能在广州南沙打造一座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教育中心。项目设计的目标为在环境可持续框架内打造鼓励创新和协作的场所。在汲取香港科技大学和其他顶尖大学的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希望设计一个能体现当地特色的独特校园。”
KPF管理执行总监吉尔·勒纳谈到公司为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所做的独特准备:“这项设计挑战使我们能够将总体规划、教育和研究专业设计的经验以及工作-生活邻里社区的场所营造相结合。这些专业设计与珠江沿岸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运河和水道将成为校园真正的便利设施。”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于2019年秋季破土动工。设计体现前沿的可持续性和弹性措施,这些措施适用于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区域。
校区三条运河包围的三角洲区域将执行“零水浪费”目标,收集和过滤雨水以供再利用,并通过防涝及湿地保护措施提高基地生态抵御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将成为一个“零排放”的校园,智能电动交通网络将提供所有物料和人员的运输服务。设计把高性能建筑系统可再生能源自供给结合起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碳中和。
大片的绿色空间围绕校园中心展开,说明了设计的要点是面向未来以及生态更新,将目前校园面积最小化,并有目的地保留未开发区域以供未来进行扩展。
主要户外协作区域和建筑物本身都将结合主动和被动热舒适策略以确保住户在此湿润微气候环境中能够获得健康、舒适和快乐。KPF可持续设计团队分析了多个建筑朝向方案以优化遮阳和日光照射路径,确保在炎热天气中主要步道的自然通风和凉爽。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旨在结合高性能建筑系统和基地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2035年碳中和目标。设计还特别关注将校园打造成一个“活的实验室”,即打造一个永远没有“完成”的校园。通过一个促进协作和实验的空间,用户可以了解到其对环境的影响并主动维护群体健康福祉。学生和教职员工得以在每日的日常生活中见证科学。 (K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