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2010年作为水性涂料“元年”的话,那么今年这个垂直赛道已走到第十一年,而市场上的格局变化却愈发难以预测。
十年前在“油改水”项目的催生下曾经火爆的水性涂料概念,十年来逐渐降温。在无机涂料、粉末涂料、UV涂料等环境友好型涂料的火爆衬托下,水性涂料似乎正在失去其光芒。尤其是去年水性涂料领域的某知名品牌疑似“资金链”出问题,有关水性涂料的宣传出现了力度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声音已逐渐微弱。水性涂料似乎正在逐渐边缘化,这引发了市场对水性涂料前景的更多猜测。
但作为涂料赛道上“健康环保”选手——水性涂料来说,目前又不得不说是一个特殊的机会点:疫情“黑天鹅”导致人们对于家居环境要求的总体提升,“健康潮来袭”等需求端变化,将能激活水性涂料的供需端连锁反应。除了部分水漆品牌走下坡路外,其他品牌的动作发展态势依然保持着相当活跃:花王水漆亮出了“高端水漆,成就未来”的战旗,并先后以云招商、云推介、云峰会庆生,引起广泛关注;立邦、宣伟、嘉宝莉、美涂士、华隆涂料等知名企业也提高在水性涂料领域的投入和研发,抢占水性涂料市场。
无疑,2021年,退烧后的水性涂料们走到了“岔路口”。
相比于传统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可以说是一门“贵”且不好做的生意。水性涂料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垂直的细分赛道存在,核心在于两点:第一是迎合了大时代环境下的绿色发展原则,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下游企业都需要这一款“无公害”产品;第二是水性涂料自带的“健康”“环保”属性恰巧能为过去主要生产溶剂型涂料的制造商找到品牌形象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这样一条看似“天选之路”,其实并不好走。相较于各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的油性涂料,水性涂料在中国的兴起比较晚,在研发技术、施工技艺、市场接受程度等方面均不具备优势,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各种难题的存在,注定了它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首先,需要较大资金投入到环保设备中,这动辄就要几百上千万,而且要保证全面降低污染,废渣、废水、废气处理设备一样都不能少;其次,就是需要为市场开拓储备人力物力资源,去宣传和推广新品牌或者新产品;此外,还要进行长时间的技术钻研,这并不是金钱就能简单解决的事项。
经过十年的发展,水性涂料的市场份额理应大幅度提升,但是“现实终将是残酷的”。“产品自身不成熟,技术有待提升”“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普及”“市场竞争环境恶劣”“施工技艺问题导致拓展相对缓慢”等“症状”都钳制了水性涂料的高速发展。“水性涂料处于推广期。”冲击科创板的东来股份曾如此评价道。
这样看来,跑不快的水性涂料,确实是一门“高门槛”的生意。相比起无机涂料、粉末涂料这些近两年大火的概念,前几年的新星水性涂料在门槛高、增速慢的特性下,似乎并不那么有吸引力了。但实际上,这几个概念本身并不互斥,无机涂料、粉末涂料对水性涂料既有互相竞争的领域,也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三者都是环境友好型涂料,各自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就某些表面效果而言,它们也难与水性涂料比较,包括镜面效果。比如,即使最好的粉末涂料也难以避免桔皮这类缺陷。所以水性涂料难以完全取代,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对于技术、品质的把控。”有业内人士就三者情况做了这样的分析。
在近几年的环境下,国内水性涂料品牌的价值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像花王水漆通过“防水基材”“无机矿物阻燃”“抗菌”等系列产品的发布,完成了产品的升级迭代;华隆涂料也通过“沃特邦”,更新高品质水性解决方案,重塑“双组分水性漆专家”的定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改造升级,水性涂料在某种意义上,开始回归核心价值:虽然水性涂料看起来没有无机、粉末涂料热闹,但却是当下顺应整个产业改革形势、下游供应链所真正需要的。水性涂料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拉长与污染端的距离,让消费者能获得优异产品,同时让下游享受品牌溢价的红利。“在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上的提升,才是今天国内水性涂料市场所真正急需的。”业内专家这样表示。
市场虽然在变化,在“消费者的环保诉求”“政府对有机挥发物的立法”“涂料行业对环保型涂料的投入”推动下,水性涂料所提供的核心价值依旧有效,依然有其存在的意义与发展的空间。甚至可以说,在今年市场格局下,水性涂料“健康”与“环保”的价值只增不减。
在过去几年的优胜劣汰中,水性涂料已经退烧却没有退潮,接下来潮水涌动的方向,或将成为决定水性涂料行业变化的关键。
(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