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装配式建筑

政策供给“遇上”行业转型

装配式建筑迎来新机遇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化扩张发展逐渐成为过去式,更加绿色、节能的装配式建筑正成为行业转型主流。

与此同时,由于尚处于欠成熟期,行业仍需经历成本“阵痛期”,需进一步通过先进设计、产能提升等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碳达峰”加剧影响 装配式建筑进一步“出圈”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关键时期,建筑行业也由大规模建设转入既有建筑的维护与功能提升、由“大拆大建”模式转为“精细修缮”模式。在此基础上,装配式建筑大有可为。

另外,碳达峰及碳中和政策目标的提出,对传统建筑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装配式建筑等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装配式建筑驶入快车道。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为6.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0.7%,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20.5%。其中又以一二线城市发展最为明显,上海2020年装配式渗透率已达91.7%,北京市渗透率超40%,天津、江苏、浙江、湖南、海南等地渗透率超30%。

在政策导向下,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今年,各地除提出新一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外,更加注重强调其发展质量和效益。

3月初,四川省发布《2021年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要点》。文件明确今年该省计划新开工装配式建筑5400万平方米,计划新增10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各市(州)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中,装配率达到50%以上的项目要达到20%以上。

3月底,云南省住建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在公共建筑中重点推广钢结构,稳步提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规模;在住宅建筑中重点推广混凝土结构,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占比;发掘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民族、地域及文化特色;在市政、旅游等领域,推广应用盒舱式等集成装配式建筑。

4月,重庆市住建委印发《2021年建设科技与对外合作工作要点》。《工作要点》要求,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重点,加快推进该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动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提升。今年,该市将力争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500万平方米以上。

“阵痛期”不可避免 预计2024年有望持平

我国装配式建筑规模化推广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仍在培育阶段。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同时,开发商受自身成本收益的影响,更缺乏开发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装配式建筑规模化推广建设处于“推而难动”的局面,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不过,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加之行业逐步走向成熟,未来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将得到进一步降低。装配式建筑中超过50%的成本来自构件成本。随着产能利用率上升,构件生产规模效应将有望得到较大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龙头远大住工的单位构件成本在2018-2020年间下降约20%。

“根据住建部最新估算指标,假设构件成本逐年下降7%、人工成本逐年上涨7%的情境下测算,预计在2024年装配率达50%的PC装配式建筑将和现浇成本持平;2024年后,大多数类型的PC结构将对现浇取得成本优势。”据此,专家判断,到2024年,多数PC装配式结构将会实现和现浇成本持平。

(本报综合报道)

2021-04-29 综合 政策供给“遇上”行业转型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2575.html 1 3 装配式建筑迎来新机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