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装配式建筑

精准施策 全过程实时监管

南京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江苏省南京市近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推动了当地装配式建筑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十三五”期间,该市累计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超320个,总建筑面积达2702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在当年新开工建筑面积中的比例从2016年的10.34%提高到2020年的38.72%。

与不少城市把“预制三板”(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使用数据统计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成绩中的做法不同,南京市一开始就将“预制三板”的使用作为一项基本性要求,仅使用“预制三板”的项目不纳入装配式建筑面积统计范畴。

在此背景下,该市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8.72%,相比其他城市更显得难能可贵。这个城市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精准施策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随后各地纷纷出台了地方版具体实施意见。

南京是江苏省内推广装配式建筑最早、力度最大的城市,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南京市政府办公厅于2017年8月印发《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一整套政策措施。

据南京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产业办”)三级调研员徐宏芳介绍,《实施意见》从草拟、征求意见到正式出台历经近一年时间,在充分调研及所有相关部门均参与讨论的基础上,最终成为南京市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标志性文件。

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策略上,南京市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原则,将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划分为重点推进区域、积极推进区域和鼓励推进区域3种类型。

为推动装配式建筑项目真正落地,南京市由该市产业办牵头,多部门联动,从土地出让源头进行把控,出让指标中均要注明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与众不同的是,南京市对应当采用装配式建筑的项目明确了三项核心控制性指标:同一地块内必须100%采用装配式;住宅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50%,公共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40%;住宅建筑(3层及以下低层住宅除外)应100%实行成品住房交付。

对于为什么要求“同一地块内必须100%采用装配式”,徐宏芳解释称,很多城市要求同一地块内装配式建筑要达到某一比例,部分开发商便倾向于将装配式建筑部分留到二期甚至三期开发,这样容易打乱城市整体推进节奏,导致区域市场出现部品部件产能过剩情况,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住宅建筑100%实行成品住房交付”则有利于装配式建筑与成品住房统筹推进,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可避免二次装修、拆改造成的资源浪费。

在奖励政策方面,南京市对达到装配式建筑指标要求的项目给予2%的总建筑面积奖励,且奖励面积部分免收土地出让金;达到装配式建筑指标要求且使用预制外墙体的,其水平截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建筑面积;预制率不小于30%的装配式建筑可采用邀请招标方式进行招标。

南京市的政策还有一些地方值得关注。比如,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希望尽早预售、及时补充现金流。为此,多地奖励政策提出,装配式建筑项目形象进度达到地面±0.00即可申请预售。为防止企业在这方面“钻空子”,南京市规定:在基础施工完成、装配预制构件首件进场并开始安装时可提前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同时,将操作流程进一步细化:产业办建立专家库、统筹专项资金的使用,免费在项目施工图报审前组织专家对技术方案进行论证及指标认定,从装配式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指标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对技术选用不合理的项目提出优化建议,便于施工图的深化设计调整,减少为装配而装配、唯指标论等现象的出现;项目在完成施工图审查、经确认专家论证意见得到落实后,产业办再出具批复意见作为办理预售许可证的依据,防止出现报审方案与施工图不符的问题,确保装配式技术应用落到实处。

此外,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还出台了《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南京市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细则》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及部品生产企业的责任及监督管理等要求。

此外,南京市自启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培育工作以来,培育多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其中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入选住建部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在政策利好驱动之下,一批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逐渐成长为行业龙头。

信息互通、全程跟踪、监管并举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向数字化转型。2019年,南京市开始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开展BIM全过程应用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培育工作;2020年,南京市基于BIM建立的“南京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投入运行。据介绍,该平台实现了PC(预制混凝土)构件从设计、生产到施工全过程数据信息的交互协同,实现全产业链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全过程轨迹跟踪以及全方位质量监管;通过运用二维码、物联网等技术,可实时追踪PC构件动态,为政府部门质量监管和指标控制、数据统计分析提供支持。此外,平台的大数据还可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计划安排等服务。

进入上述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可以看到南京市所有在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查询带装配式建筑指标的项目,可以了解到该地块的出让时间、所在区域类型等。项目信息专栏分为装配式建筑项目、仅三板类建筑项目和其他建筑项目。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该平台可以实时查看构件进度情况,并且可以精确到某个楼栋、某个楼层,某个构件是处于生产阶段、进场验收阶段还是已经安装完成。

有了这个平台,建设项目申领预售许可、邀请招标等环节的专家论证事项均可以在线上完成。企业先按要求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和文件资料,后台人员及时将素材发给各个评审专家,然后专家在论证会上共同讨论后出具是否通过的论证意见或建议,全程实现无纸化办公和信息化管理。另外,该平台上还有示范库、名录库和“红黑榜”三个专栏,可以很方便找到各类型企业的完整名单及其具备的资质。有了这个平台,装配式建筑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可以更方便进行信息共享,也更便于进行监管。

目前,南京市在总结梳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目标:2021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总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40%以上、居住建筑全装修成品房交付比例达到50%以上;以后逐年提高5个百分点,2025年年末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总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60%以上,居住建筑全装修成品房交付比例达到70%以上。同时,将在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探索新的创新举措。 (本报综合报道)

2021-04-29 综合 精准施策 全过程实时监管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2577.html 1 3 南京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