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武英
(上接第1版)
建筑设计:新旧呼应,体现历史厚重感和使命感
遵义会议陈列馆改扩建工程经过多轮方案比选,最终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设计工作。改扩建后的遵义会议陈列馆位于遵义市老城历史风貌保护区,西邻遵义会议会址。建设内容包括原2层的老馆改建(拆除原老馆一层高的部分),新扩建的部分以及扩建部分地下室。
怎样做好新建部分与老馆的空间衔接以保证展览流线的顺畅合理是新设计的重点。整体设计巧妙地处理新和旧的关系,满足了新的功能使用要求,同时又体现了历史博物馆建筑所应有的厚重感和使命感。
总体布局上,保留部分老馆结构,在其西侧加建了一条呈L形的体块,和老建筑紧密衔接,保证功能上的连续性。陈列馆的主入口居中设计,总体上保持原老馆对称的空间布局,并将原老馆庭院部分改造为展厅,总体上形成环形的顺时针展览流线。入馆人流通过主入口序厅来组织,出馆人流则通过位于二层的交通大厅和位于一层的杨柳街出入口来组织。
建筑风格设计上,提取了遵义会议会址、博古故居等重要建筑立面元素进行重组和再现,和周边城市环境和谐共生,增加人们对于遵义会议历史的体验感。陈列馆部分顶部采用全框架结构的玻璃透明天花板,自然地将户外的阳光引进展厅,既节约能源,也给观众带来了愉悦的心境。外部采用灰白红三色搭配,外观既有时尚现代的元素也有古朴典雅的气韵,与遵义会议会址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现代建筑的元素,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遵循遵义会议旧址建筑为横向三段、竖向两层、坡屋顶的形式,新建工程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的立面关系,局部形体要素呼应遵循周边建筑(博古故居)的立面的竖向线条的比例。用花格窗、架空外廊呼应老建筑的外廊。在老建筑中提炼“拱券”造型融入新的建筑中。色彩呼应整体延续老建筑灰砖的灰色基调,门窗、檐口、入口等局部点缀红色要素。
展陈布置:真实感受伟大征程上的伟大转折
扩建后,展览内容也进行了大幅的调整和丰富。新展馆陈列包括:前言、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战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遵义会议精神永存、结束语共七大章节。展览以长征为主线,重点突出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前奏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召开以及遵义会议完善过程(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及红军长征在贵州活动(四渡赤水、娄山关战斗、遵义战役、南渡乌江、兵临贵阳及建立地方政权、扩红等);展览以红军长征为主轴线,以编年带专题,全面系统、生动详实地展现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历史意义和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转战贵州的重大历史史实。新馆突出了长征以及遵义会议等内容,展馆文物等资料,由原来的726件,增加到2000多件。
值得一提,展馆运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物、文献、图片资料和雕塑、绘画、场景模拟,并通过声光电的多媒体运用和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精心布置,全方位提升了展示效果。如遵义会议、娄山关战役等,参观者可以欣赏到用等身幻影成像技术制作的遵义会议情景短片,片中所有对话均按照史料记载重现,没有任何艺术加工,让观众更真实感受到遵义会议召开时的情景;娄山关战役则采用三维立体半景技术,逼真地展现了当年红军的战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