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为乡村振兴探索路径 将黄岩模式推向全国

“新阶段乡村振兴先锋论坛·黄岩2021”论坛在浙江举办

□本报记者 吴真平

5月26日,初夏时节,宁静的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迎来一场连通中西、先锋引领的乡村振兴学术盛宴,由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政府和同济大学指导,黄岩区委、区人民政府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主办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承办的“新阶段乡村振兴先锋论坛·黄岩2021”在这里举办。黄岩区各级领导班子,各条线的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近百人参会。“高校联盟”中,来自同济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的专家学者也兴致勃勃来到沙滩村考察、学习,分享乡村振兴的最新实践经验。

为探索美丽乡村实践,9年前,在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秉钊教授的引荐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杨贵庆教授来到黄岩考察,从此与黄岩结下不解之缘。在黄岩扎根9年来,由同济大学牵头的“城乡规划扶贫联盟”,集结国内众多高校的智力资源。在乡村实践中,从最初的美丽乡村规划指导,到设立“中德乡村规划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实践基地”“浙江工业大学产学研基地”,再到成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探索提炼了10条“乡村振兴工作法”,并成功列入首批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县”名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得到全国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作为本次论坛的策划者和执行者,杨贵庆教授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在黄岩举办本次论坛的先锋性在于,将目光瞄准了乡村振兴的下一步行动,希望将黄岩模式推向全国。

论坛上,中共台州市·黄岩区委副书记、区长包顺富表示,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拓展校地合作,积极探索净零碳乡村建设,全面提炼和总结乡村振兴的黄岩实践,为“十四五”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黄岩样本,为全省乃至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探路先行。

台州市政协主席陈伟义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的主题应时应景,聚焦乡村振兴的工作,在实现小康社会后,思考下一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突破瓶颈和制约,探讨新时代下新的工作机制,意义十分重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耿慧志在致辞中说,同济大学与黄岩有着长期深厚的合作基础,校地共建的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更是在全国乡村振兴工作中开创了先河。通过学院对各地政府近7000名各级官员进行了培训。

八位专家从乡村振兴政策层面、村庄规划、浙江实践、未来社区、村庄生活垃圾分类、城乡资源的全球挑战等视角,呈现出一场智慧交融的学术盛宴。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顾问、同济大学教授陈秉钊在《谋划·振兴》主旨发言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提出的乡村规划要素,分享了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城镇体系规划、上海南汇城镇体系规划、浙江三门县横渡镇岩下村“潘家小镇”等精彩案例。他直言不讳地说,某些农村住宅质量并不差,差的是环境。在做规划时要全域统筹山水田林湖草,合理确定县域镇村布局和规模;认识到农村现代化不是城市化;重视农村生活习惯,体察生活并寻求进步;政治路线确定后,关键在于好的带头人,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顾浩带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思考》。村庄规划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依据和前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保障村庄规划落地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顾浩回顾总结了自2003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浙江的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政府引导、村民主体、规划共谋、全域整治。他指出,即便浙江经济比较发达,但村庄发展无序、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存在。从2003年一直到现在,浙江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动“两山转化”,其中关键是功能植入、设施完善、品质提升。浙江在探索时,希望“五子登科”:用一点银子,造一些有特色的房子,招一点有思想的脑子,赚一点绿色的票子,才能真正探索“两山转化”的路子。而黄岩有这样的条件。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教授陈前虎在发言中,回顾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浙江实践与探索。他从乡村振兴动力学说的视角,分析了人的迁移带来结构性变化,产生城乡供需结构变化,供需结构变化导致城乡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生活方式变迁导致乡村要素价值凸显,城乡要素流动与相对价格变化缩小了城乡差距。他在总结乡村建设的经验和规律中发现,中外方法殊途同归,从早期改善人居环境,中期重塑大地景观、后期提升品质品位,乡村人口城市化导致城乡要素相对价格变化,是驱动乡村物质更新与功能升级的根本机制;乡村振兴是以物质更新为抓手,逐步促进继而系统推进乡村经济、生态、文化、与社会功能全面复兴的过程。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建筑系主任、副教授刘勇带来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实施评估与思考,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所长、教授吴伟祥分享了《乡村振兴对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技术要求》专题内容。

本次论坛还特设“德国专场”。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教授、人居学部主任、院长菲利普·米塞尔维茨参与了线上同传发言,分享了《从城乡(不)连续性到可持续的城乡资源区域——全球挑战》讲座,探讨了村庄规划、乡村未来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融合路径等多个课题;同济大学助理教授、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黄璜带来《德国当地乡村发展新语境和对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启示》;浙江大学讲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谢雨婷带来《长三角一体化语境下的城乡融合路径》。从全球视角,再回到中国本土乡村实践案例,给与会观众带来新颖的思考。

在讨论环节,专家学者与村镇干部针对乡村振兴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商讨。黄岩区委副书记梁海刚谈到,通过专家讲述的专业课,坚定了黄岩作为乡村振兴县域样板的信心。信心一是来自于工作的基础,通过多年来同济师生及“高校联盟”智力支持,一个个乡村从“空心村”到复活,大家都在探索乡村振兴模式,包括乡村人才振兴模式。信心二是来自于农民有了新的期许,通过多年有效的校企合作,做到村庄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让更多的人回到家乡,这样就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场景。这为黄岩今后推动全域协作、加快共同富裕增添更多的信心。梁海刚还说,“教授下乡”最先直接受益的是干部,让干部有了新的状态,干部与专家一起在田野行走,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工作技能也提升了,在工作上更加务实为民,为党建引领做好乡村振兴,为共同富裕奠定很好的基础。

杨贵庆总结道:“校地合作模式,确实可以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与思考。同济师生、高校联盟从乡村扶贫到乡村振兴探索一路走来,在黄岩实践可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种路径。我们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创出‘黄岩实践’‘台州样本’‘浙江经验’。甚至,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到浙江、来到黄岩考察。”

2021-06-07 吴真平 “新阶段乡村振兴先锋论坛·黄岩2021”论坛在浙江举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3176.html 1 3 为乡村振兴探索路径 将黄岩模式推向全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