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整装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加持下,成为各个企业发力的重点,除了装企,家具、建材、定制等企业也都不愿意浪费流量,纷纷布局整装。整装的机会点在哪里?如何才能真正抓住整装带来的机遇?
政策扶持,全装修潮流下的新机遇
全装修是指在住宅交付使用前,户内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毕,给排水、燃气、通风、空调、照明、供电以及智能化系统等基本安装到位,厨房、卫生间等基本设施配置完备,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可直接入住的住宅。
全装修政策制定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建筑垃圾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避免了自装对建筑的结构性破坏。开发商对全装修的不适应通常来自装修作业能力与营收预期的不匹配,大部分开发商没有过房屋全装交付经验,新增业务线耗时耗力,但对企业营收的贡献率却不高,这使得很多开发商不愿意在装修业务上投入过多精力,大多仍以与装企合作为主。地产全装修近两年频频引发舆论关注,由于政策性限价,很多开发商在限价备案时以毛坯房定价进行报备,但在实际销售中则采用了精装修模式,通过装修材料以次充好、公摊面积收取装修费用等方式谋利,引发消费者不满维权。精装修住房引发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钻政策空子、以精装为噱头抬高房价只是手段之一,国家为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和城市环境保护而出台的新建房全装修政策在落地实施过程中也有严重扭曲变形。
与政策颁布的火热景象不同,全装修住宅的用户接受度很低,购房者对于全装修房屋的不满主要集中于开发商装修质量低、加价高。此外,也有一些人更追求个性化的装修效果,将原有装修拆除,造成资源浪费,与政策制定的初衷相违背。
在全装交付成为主流的当下,消费者需求与行业可持续发展如何找寻平衡点?
整装成趋势,装修行业进入升级拐点
全装修的推广使得建筑、装修、建材等行业都开始剧烈变动,装修由散落于C端的单个行为变成了集中于开发商部分的B端工作,也就是说,工程类业务量在增加,家装业务在萎缩。
未来服务于B端的工装公司会有更多的业务机会,而这样的企业需要有大批量集中作业的能力,因此装修行业很多小型公司将会被淘汰。当前家装消费市场上以“80后”“90后”为主力消费人群,这些人对生活品质要求高、工作节奏快,他们的家装消费呈现出品质化、便捷化的需求。
全装修政策与年轻人的家装需求比较吻合,只是现阶段的装修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消费者家装需求的变化、上游房地产市场的动荡都在迫使装修行业加速进入转型期。
顺应整装趋势,装修企业要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一是高效快速的交付能力。当装修前置到B端,开发商的批量交付需求使装修企业必须具备快速、大批量、集中交付的能力。
二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交付效果。要满足家装消费人群越来越强烈的个性化需求,批量交付的房屋也不能停留在千户一型的时期,而是要有更丰富的选择。
三是装修品质要提升。现阶段的全装修大多只是“完成任务”,开发商为了达到全装修指标而选择低价位的产品,呈现效果不理想导致买卖双方矛盾激化,未来的全装交付一定是在高品质的前提下推进的。全装修政策的推广可以通过对开发商的制约来完成,但用户习惯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
全装修想要真正落地,满足越来越高的消费者需求,还要从提升品质方面下功夫。这也倒逼装修行业转型升级,向着工业化、标准化、多元化的方向整改。
跨界整装,客单价提升需要服务能力的跟进
装修产业链条长、工序多、增项多,解决时下家装痛点的最好方式,即让装修产业标准化、工业化。
新消费人群对家居生活快捷、便利的需求,倒逼行业将装修繁复的工序简洁化、模块化,将原本零散的施工工作以区域为单位整合起来,这也是整体卫浴、整体橱柜、全屋定制、全屋软装等业务崛起的原因之一。当下各进军整装的企业,是以现有业务为切入点,通过延长服务链路、增加售货品类,进而提升客单价。
在流量稀缺的当下,每一个进店客户都十分珍贵,任何企业都希望通过整装服务来降低获客成本。但装修是块难啃的骨头,深耕行业几十年的企业尚且没有成长出百亿级公司,跨界者也不能绕开先行者走过的弯路。与上游房企一样,当前家具建材类企业做整装,大多承接了设计和产品,而施工环节仍由装修公司来完成。
真正的整装品牌是不能通过单纯的流量售卖成长起来的。凭借品牌口碑获取的流量,一旦因为整装服务质量不达标,不仅可能会使消费者快速流失,更有可能伤害品牌自身的美誉度和口碑。产品类企业想要做好整装,需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一方面用自己的资源赋能装修公司、降低其边际成本,另一方面用数字化系统进行装修全流程管控,用所见即所得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消费者痛点。
从市场需求层面来看,整装市场的确是一片蓝海,但如果装修的底层工艺没有改变、生产方式依然落后,那么整装将沦为营销概念,无法长久存活。装修全流程管理系统的成熟、工业化装修模块的产品化都是整装走向成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用新技术赋能装修产业,优化C端客户体验,整装市场才能获得持续向前的驱动力。
(家页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