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业界·资讯

弘扬百年奋斗精神,全面实现勘察设计现代化发展蓝图(中)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吴奕良 何立山 杨发君

(上接5月24日第六版)

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创新能力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勘察设计咨询业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机制创新。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推进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实现工程服务高质量、经营运行高质量、经济效益高质量的目标。

制度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勘察设计咨询业企业要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构建体现社会资本参股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等多种体制共生多赢的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彻底转变长期存在的行政型、经验型、粗放型、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使之向市场化、知识化、集约化、精细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为创建中国特色的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企业奠定基础。

管理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勘察设计咨询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并以此为统领,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要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在组织机构、经营决策、运营控制、质量管理、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安全防控、风险管控和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建立健全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管理制度,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逐步形成科学管理体系,真正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具体、统筹协调、相互配合、制度保证和管理有效。

工程技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勘察设计咨询业应把技术创新摆在行业发展的核心位置,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主攻方向,以工程技术、绿色建筑创新和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为重点,以生产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服务对象,共同构建“产学研设”相结合的战略联盟合作体系,建立工程科技发展产业链。要加大投入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聚焦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绿色环保等前沿技术热点,攻克一批有市场需求、有竞争优势的先进技术。要充分发挥民用建筑领域的名人事务所或名人工作室的原创力和核心技术作用。要强化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创新力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工程建设项目紧密结合。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制度的激励作用,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组织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数字化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普遍化提供的大好时机,不断提高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水平,加速促进工程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应用软件国产化,不断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集成管理水平,推动数字化与建造全业务链的深度融合,实现勘察、设计、采购、建造、投产开车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

强化工程建设技术人才机制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制定人才开发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在合理有效发挥现有人才资源作用、引进亟须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等方面狠下功夫。要培育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构建“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的“T”型人才结构,重点培育技术创新领军人才、项目经理、投融资、法务和各专业带头人等高端人才。要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机构,努力造就一批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造就适应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造就具有国际工程经验的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建筑师和工程建设队伍。

三是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勘察设计咨询企业资源按市场规则进行充分合理配置。推动行业统一归口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市场机制,优化建设环境,建立统一开放、平等准入、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公正监管的市场秩序,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要建设规范的工程市场。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建设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加强、规范行业自律管理,依法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建立“法律保障、政府监管、市场调节、经济制衡”的监管体制和机制,形成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各工程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要加快工程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程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做好顶层设计。要依靠政府统筹规划,行业协会协调推进,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原则,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培育服务中介机构,加强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从业人员信用评价机制和失信责任追溯制度,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制定信用信息开放与隐私权保护的法规,促进我国工程市场信用体系的全面建设。

要加快《建筑法》的修订。现行《建筑法》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核心上位法早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进行修订。通过修订使其适用于全行业、全方位、全过程。这已成为工程建设领域法制建设的核心和依法行政的关键。只有首先确立了《建筑法》作为工程建设法规标准体系的核心上位法的龙头地位,再依据《建筑法》的原则,理顺各方关系,才能科学制订和修订相应配套的法规。

要加快其它相关法规的修订与制订。按照工程建设核心法律、配套法规、保障性的部门规章、支撑性的准则、基础性的标准共五个层次,制订《工程建设法规体系建设纲要》,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依据修订后的《建筑法》,及时修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注册建筑师条例》,并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加快制订《注册工程师条例》、《建设工程咨询服务条例》、《建设工程总承包条例》、《建设工程标准化条例》等,使工程建设领域中的“事”和“人”两个方面都有法律依据、规范和保障,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程建设无法可依的现状,为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创造最可靠、最根本的条件。

要尽快制定建设工程保险与担保规定。明确要求参与建设工程领域所有建设活动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必须参加责任保险,建立工程保险机制。通过建立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担等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根据需要实行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工程质量保证保函、材料设备免税抵押保函、保留金保函、清税保函等,做到与国际惯例接轨,以提高我国工程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要建立投标资格预审制度。完善招投标制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标资格预审制度。由投资主体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市场一般原则,对参加项目投标承包商的业绩、经验、能力、技术水平、主要技术及管理人员、财务状况、社会信誉等进行严格的资格预审,通过资格预审方能参加投标。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加强个人执业资格管理,以逐步取代企业资质,推动市场准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未完待续)

2021-06-21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3349.html 1 3 弘扬百年奋斗精神,全面实现勘察设计现代化发展蓝图(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