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真平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上海市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现在周边是上海市延安中路绿地,同时地处南京西路、人民广场和衡山路-复兴路等多个历史风貌区的中央,历史文化氛围浓郁。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此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等九项决议案。中共二大会址作为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最高纲领及党章的诞生地,在党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纪念意义。
辅德里属于上海具有代表性的联排式石库门旧式里弄建筑,全部建筑一组四排(包括沿原南成都路店铺)共76个单元。1915年10月由新瑞和洋行设计,次年竣工。1959年,中共二大会址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确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修旧如故”
据华建集团的项目团队介绍,1999年,因延安路高架建设被拆迁,除现存两排因中共二大会址和平民女校旧址(7弄42号)属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得以保存外,其余都拆除作为道路或绿化用地。2001年,上海市静安区政府曾对中共二大会址进行修缮,基本保持了辅德里原有的建筑格局和风貌,除两处旧址保留原有的砖木结构外,其余部分增加钢砼柱,保留展厅,改造为档案馆。
2007年6月,中共静安区委决定以“修旧如故”为原则对中共二大会址实施修缮,同时将原静安区档案馆迁出,扩建成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2008年5月,项目由现代设计集团(即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设计任务。
根据上海市文管会的保护要求,中共二大会址和平民女校旧址作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均为核心保护范围,要求必须维持原状。现存的两排石库门里弄建筑属于文物建筑的保护范围,传统的石库门建筑外立面不得改变,必须按照“修缮如故”的原则,按原样式、原材质和原工艺进行保护和修缮。
华建集团的项目团队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不仅保护和修复了中共二大会址和平民女校旧址两处文物本体原有的建筑格局和风貌,而且把周边两排具有上海代表性的联排式石库门老式里弄建筑有机组合成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精心修缮后的石库门建筑不仅较好地体现了近代上海的历史原貌,又在环境优雅的延中绿地中得到很好的展示,成为上海市中心一处以上海石库门建筑为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修缮后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基本保留了1915年始建时的建筑布局和风貌,为两排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基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高度为8.5米。纪念馆展区面积约1170平方米,由序厅、中共二大展厅、党章历程厅、中共二大会议旧址、平民女校旧址展厅、临时展厅等六个展区组成,其余为办公等辅助用房。
该项目于2008年底竣工,2009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5月,被中宣部列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区域规划,提升品质
近期,华建集团现代设计院还充分地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规划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塑造和烘托革命圣地的纪念性与庄重性,同时,也解决现场的车行流线、步行系统,以及周边建筑风貌、沿街业态等问题。
华建集团现代设计院的设计团队结合上海城市更新等相关要求,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聚焦“展陈面积不足,参观流线迂回;外部空间局促,缺少集散和观赏空间;公园体验性不足,公共场所停车匮乏;周边功能业态单一,景观品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即“展陈空间拓展完善、交通提升慢行引导、外围功能配套完善、空间品质整治提升”,及时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及周边区域的更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未来的规划控制提供引导。
设计团队尊重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绿地“城市自然山水”的设计理念,保留石山双瀑、观瀑景亭、樱花路、榉树林荫道等已有特色景观,以生态化设计为原则,尽量对现有景观影响最小化,结合主要人行路径,增加局部公共开放空间。
为了满足展陈空间的拓展的需求,新址纪念馆建议以地下和半地下为主,新增展陈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注重建筑尺度控制、突出二大旧址主体地位。新建纪念馆可承担一部分原来旧址的展陈功能,同时进一步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影像技术等,增加与参观者的互动。
在交通组织上,重点针对周边的老成都北路提出规划改造建议。
在功能业态方面,结合区域情况,建议设置两个业态圈层,核心圈层进行功能置换,外围圈层进行业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