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

gmp中标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吴淞院区)建筑设计

一公里跨度工业厂房改造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吴淞院区)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创新城,该项目以打造艺术教育为核心、国际艺术人才和资源高度集聚的吴淞国际艺术城核心区为目标。在国际方案招标中,gmp在竞赛中一举夺魁,中标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吴淞院区)建筑设计。其他参与竞标的还有日本隈研吾建筑事务所、美国ennead建筑事务所、美国Perkins+Will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

1985年,宝武钢铁不锈钢型钢厂房建成并投入使用。厂房以钢结构和砖砼为主,连续多跨支撑结构营造出宏伟壮观的空间尺度感,连续柱网、屋架结构形成极强的空间序列感,使其具备特定时期独特的工业粗犷美感。经过三十年的工业生产,不锈钢型钢厂已顺利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并将向新艺术教育园区进行转型。本次改造将包括型钢厂房主体建筑与构筑物,改造后总建筑面积约为22万平方米,包含教育用房和相关配套用房。

gmp的设计以“时间回廊”为理念,对原厂房连续的柱网与屋架结构进行了保留与重构,在还原其宏伟壮观的空间尺度感的同时,也为转型后的新功能场景增添一份属于钢铁工业的炽热记忆。

原厂房从东至西绵延近一公里,屋脊上有序地排列着若干组气楼,被视作型钢厂房的重要标志。设计灵感便来源于这些气楼。每当阳光照射进排列工整的气楼,富有戏剧性的室内空间便由此诞生。

由于原址的工业机械设备,钢结构,和通风气楼均具备极高的保留价值,改造思路以“最大程度保留原厂房结构”为主旨。在拆除老厂房的破损屋顶并使结构露出后,气楼内被置入弧形不锈钢板,使阳光反射到中庭,由此解决大尺度建筑中常见的采光不佳问题。

气楼被向下延展,由此形成建筑中心区域的采光中庭,中庭两侧布置了教学功能空间。采光中庭同时还在板块间作为连桥使用,保证了整个校区在交通与视线上的连贯与通达。拉伸金属网被作为建筑外表皮的主要材质,以再现原厂房的完整形体并增强其整体视觉协调性。室内空间层层叠叠的阵列框架,再现了老厂房过去宏伟大尺度的空间感。

建筑功能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教育核心板块、图文信息中心板块、国际教育联盟与新海派艺术发展中心板块。建筑形体遵循功能布局的原则,以教育核心板块为中心,东西方向的体块于二层连廊打通,二层横向贯穿的平台与底层纵横的道路,使各区域畅行无阻。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吴淞院区)项目作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院区,将以开放、共享、创新为导向的环境为特色,助力吴淞国际艺术城核心区实现“开放、共享、创新的院区”、“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经典”、“殿堂级院区”,最终实现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国际艺术人才和资源高度集聚的美好愿景。

(建日筑闻)

2021-06-21 一公里跨度工业厂房改造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3360.html 1 3 gmp中标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吴淞院区)建筑设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