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市场瞭望

“十四五”要集中力量办好五件大事

□魏杰

编者按:3月12日,魏杰教授莅临“新格局,新征程”暨诺曼底企业家硕士班开学论坛,为大家解读“十四五”期间。本报有删节。

讨论“十四五”,先要明确三个基本点:第一,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从2021年开始,中国已从温饱时代进入小康时代。温饱时代的核心是消灭贫困,而小康社会的核心是现代化。按照现代化的目标提出来,2035年要基本建成现代化,2050年要建成现代化强国。第二,从生产力发展来看:我们进入到新技术发展时代。新技术时代已经开始,以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为代表,新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新产业的形成和传统产业的变革。第三,从国际环境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与中国长期战略竞争。根据以上三个基本点,“十四五”的核心思想是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办好五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全面启动和提升消费

全面启动和提升消费,是第一件大事。消费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指标。美国3亿多人,每年的消费总额是6万多亿美金,我们14亿人才5万多亿美金,很显然不是一个档次,因此必须要全面启动和提升消费。

怎么样全面提升和启动消费?讨论中把消费分为六大组成部分:

第一个组成部分:“吃穿用”。吃穿用在小康社会的提法,叫“吃出健康,穿出时尚,用出现代”。大家最近讨论农业问题,讨论种子问题,讨论土壤改造问题等等,结果发现我们现在的种子90%是进口的,健康没有掌握在我们手里,那不行。

这个“用”在讨论中包括4个内容:家电、家具、家居和信息。

第二个组成部分:住房与出行。房地产我们现在强调了两条,一个是住房不炒,一个是购房抵债务别太高。除了这两条之外,房地产从消费角度还有很大的空间。

温饱时代,房子是遮风挡雨的,小康社会要住出享受才行。未来人们买房子的重要问题是要考虑享受的因素。从这来讲,中国房地产最少还有10年的发展空间。

另外一个就是出行:小轿车、高铁、飞机有三个层次会拉动我们的整个增长。我们要制造小轿车、高铁、飞机,你想涉及到多少产业?一架飞机的零部件600万个以上。小轿车、高铁、飞机都要有基础设施,没有基础设施怎么出行?有人讲中国基础设施过剩,根本不过剩。我们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第三个组成部分:医疗与健康。医疗与健康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人人想长寿,背后涉及的产业很深厚,像医疗基础设施、医疗团队、生物医药等等产业。

第四个组成部分:文化与教育。文化与教育是小康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评价的重要指标是文化与教育。

第五个组成部分,生态与环境。生态与环境是“十四五”的重要的消费需求。人富有之后,对生态和环境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是重要的消费需求。无论是小区环境,还是大江、大河、大海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个组成部分,人际交往与防风险。人际交往与预防风险是人重要的消费需求。人富有之后,精神方面的需求是人际交往。所以与人际交往相关的产业发展都很快,像快手、抖音很厉害,都发展到美国去了。

另外一个是防风险,进入现代化之后,人们对风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一个产业会在中国爆发式增长,就是保险业。保险不是理财,不是所谓的投资,它是防风险的。

总体来讲,“十四五”时期我们一个重要的工作是提升和扩展消费,大致上盯着这六个组成部分。美国现在年消费总额是6万多亿美金,我们5万多亿,我估计一旦全面启动提升消费,一定在消费上率先超过美国。

第二件大事,全面启动和提升投资

全面启动和提升中国投资分两部分,一个是政府投资,一个是企业投资。

政府投资的核心是公共产品投资,启动了5大类:

政府投资的第一大类:传统基础设施。这仍然是政府投资的重点,因为现代化的评价一个重要指标是传统基础设施,所以政府的一个重要投资方向还是传统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交通类的基础设施,就是我们讲的“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港口,仍然是重要的投资内容。最近我们公布了五大都市的交通中枢详细图,“十四五”时期的建立已经公布了。第二个是能源类基础设施,像电网、西气东输这种能源类基础设施,仍然是“十四五”的重点。第三个是水利类基础设施投资,水利类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是传统基础设施的重点。因为水是生命最基础的东西,像南水北调。所以传统基础设施投资在“十四五”定了三大类,我估计整个投资总额在15万亿左右。因此与此相关的产业和企业都有巨大的空间。

政府投资的第二大类:新基建投资。新基建投资是“十四五”政府的重要投资内容,也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信息类基础设施投资,像5G就属于这一类。第二类叫融合类基础设施投资,就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像充电桩、智能交通。第三类是科创类基础设施投资。比如大科学装置、现代化实验室、科创中心等。这三大类,我估计投资额度在10万亿左右。

政府投资的第三大类:城市化投资。因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化水平,我们“十四五”结束要把城市化率提高到65%。所以大家不要把最近我们强调农业理解错了,又要搞新农村了,不是这个概念,城市化投资仍然是“十四五”的重点。

这一次不再搞全国平衡推进,第一个就是国家要建成四大都市圈,2035年我们基本实现现代化,是首先四大都市圈都要实现现代化。四大都市圈分别是长三角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城市化带动了中国人口的重新流动。不要认为房地产过剩,人均说明不了问题。这轮城市化又将导致房地产的新发展。

政府投资的第四大类:环境投资。从大江、大河、大湖的环境修复,到工业化、城市化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垃圾的处理都将是主要问题。政府的环境投资在“十四五”是重要投资内容,而且显现政府在这方面的决心。长江10年禁鱼,把渔民的船只都爆炸掉了,重新安排工作,这是多么大的投资。环境投资是量很大的投资,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政府投资的第五大类:公共卫生体系投资。去年新冠在武汉爆发后,建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今年开始按照各个城市人口比例都要建这种医院,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平时可能不用,关键时就启用。公共卫生体系投资是“十四五”政府投资的一个重点,相关产业一定有很大空间。

总体来讲,“十四五”政府投资大致上是这5大类,我算了一下,总体投入量在30万亿元以上。

另外一个投资就是企业投资,政府企业投资比是3:7,政府投资占总投资30%,企业占70%。所以企业投资“十四五”必须启动起来,但企业投资的核心是产业投资。怎么投?“十四五”大致上给企业做了一个指导性的意见,因为这是市场化的概念,政府不能太绝对。所以“十四五”是倡导企业向三个产业加大投资:

企业投资的第一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四五”时期把战略产业划分了八个重点,现在中国所讲的战略新兴产业包括了八个主要内容: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医疗卫生设备。

“十四五”战略新兴产业大致定了这八个要点。最近有人做了个测算,“十四五”时期如果这八个要点能够持续上升,每年给我们增加的GDP总量将在50万亿元以上。

企业投资第二个重点:现代制造业。

制造业分两种,一个叫传统制造业,一个叫现代制造业。凡是私人产品都叫传统制造业,生产公共产品叫现代制造业。这个划分不是谁现代、谁不现代的问题,是根据产品社会性质来划分。

现代制造业的重点有六个:大飞机、高铁、数控机床、核电装备制造、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现代船舶制造与海洋装备制造。

企业投资第三个重点:服务业投资。

服务业是“十四五”企业投资的重点,为什么?因为我们国家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过去我们解决就业靠什么解决?靠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增加一个点,可以提供1000万就业岗位,现在增长速度是下行的,不可能再高了。

2028年中国真能达到美国制造总量,我们每年增长三个点就不错了,因为这是个规律。靠增长速度增加就业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必须改变方向,靠发展服务业来推动就业增加。因为服务业是最大限度提供就业机会的产业,所以大力发展服务业。

第三件大事,补短板,搞创新

自从中美关系搞僵之后,我们才发现中国经济存在诸多的短板,人家一卡脖子我们就完了。中国经济的五大短板:高端发动机、核心材料、数控机床,生物医药,信息硬件。

怎么来推动技术创新?要做四件事: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十四五”时期对增长速度没有具体数字,就不再搞具体数字,但是有些数字具体,技术创新的资金是定下来的,要占到GDP总量的5%左右。

第二,增加物质基础。技术创新不是嘴吹出来,要庞大的物质基础,就是大科学装置,现代化实验室,科创中心。

第三,调动人的积极性。清华大学每年招的状元都想到经管学院,没人到工科。为什么大家不愿意搞科学技术创新?因为收入低下。“十四五”决定做一件事,就是改革知识产权制度。所有参与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所有人能享受这种知识产权带来的收益,把他们变成富人。

第四,加大教育和基础研究的投资。教育和基础研究投资“十四五”是最大的五年,因为没有教育和基础研究就不可能有技术创新。最近国家反复强调,要让已经成功的企业家们更加注意技术创新的投资,要吸引资本,不要无序扩大。

第四件大事,防范金融风险的爆发

“十四五”我们一个重要工作是防范金融风险爆发,为什么?因为1998年亚洲金融风险,2008年美国金融风险,都是金融出了问题。

中国如果“十四五”金融不出问题,增长快一点、慢一点都没事,但一旦爆发金融危机就终止增长,可能倒退5年到10年。所以“十四五”一个重要工作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爆发。怎么防范?涉及到8个内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银行体系,债券市场,股市,外汇,房地产,互联网金融。

第五件大事,继续扩大开放

坚持互利共赢是个核心,只要你能开放给别人带来利益,谁都脱不了钩。所以“十四五”开放的核心是强调互利共赢。

怎么样实现互利共赢?要发挥我们的三个优势:

第一,制造优势。制造是中国的重大优势之一,现在好多国家喊跟中国脱钩,脱不了钩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制造的优势在发挥作用,只要中国能给别人生产质量好、便宜的产品,谁都没法脱钩。

第二,市场优势。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4亿人口是中产,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第三,服务贸易优势。中国是世界服务贸易需求最大的国家,有三笔费用是世界第一:留学生费用世界第一,出国游费用世界第一,购买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费用世界第一。

我们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发挥三大优势,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服务贸易优势,这是“十四五”对外开放的核心。建议大家要关注这个特点和过去的开放不同,我们继续释放这种优势,让中国继续开放,谁也不能和中国脱钩。

总体来讲,“十四五”时期按照新发展思路,就是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五件大事。

作者: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2021-07-19 □魏杰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3720.html 1 3 “十四五”要集中力量办好五件大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