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市场瞭望

专家解读:“引领区”的使命与担当

□何建华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责任担当,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核心使命,标志着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浦东新区的高度信任与殷切期望,宣告了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而掀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11月12日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用“两个放在”深刻阐明了浦东发展的新方位;用“一个引领区、三个成为、三个展示”鲜明确定了浦东发展的新定位;用“五个新”精准指明了浦东发展的新路径。这次发布的“意见”,站高望远、系统全面、精准具体地阐述了浦东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实现路径、政策支持、组织实施等内容,是指导浦东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是战略定位高。明确浦东应当成为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龙头辐射作用,打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窗口。

二是发展目标明。按照国家第二个百年的发展阶段划分,第一阶段是到2035年,浦东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构建,现代化城区全面建成,现代化治理全面实现,城市发展能级和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第二阶段是到2050年,浦东实现远大目标,即建设成为在全球具有强大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城市重要承载区,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的全球典范,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璀璨明珠。

三是发展空间广。面向未来发展,明确要求浦东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四是支持力度大。围绕浦东未来发展,“意见”中具体可操作的政策举措多,通篇可见“允许”“支持”“试点”“探索”“推动”“落实”等动词,表明顶层设计对浦东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从过去农业为主要经济社会形态的区域,变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启航新征程的奋斗中,浦东在开发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被赋予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责任担当,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核心使命,如何交出令世界瞩目的满意答卷,无疑是重大机遇也是严峻考验。

某种意义上说,浦东未来30年的使命担当比前30年开发开放的使命担当更为重大、更为神圣,自然会继续吸引海内外全球眼光的高度关注。浦东在螺旋形上升的更高起点上再出发,承担起新时代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核心使命,应当不忘初心、践行使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负厚望、奋发有为,走出“舒适区”,再创新奇迹,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结合平时学习研究,笔者对浦东未来发展提出几点观察思考——

一是在深化改革上,应成为集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新结构改革先行者。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各地大胆探索取得丰富多彩的改革实践成果。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红绿灯,将各地改革成果集“花盆”为“花圃”,浦东应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应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运用系统化思维和集成化方式,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全面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二是在创新发展上,应成为突破关键技术和产业转化的新经济革命引领者。浦东应不断激发调动创新激情,持续发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在基础科技领域做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进而引领上海与长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占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现代化、高级化“头部”位置。

三是在扩大开放上,应成为衔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度型开放开拓者。我国对内对外开放进程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由被动开放向主动开放、由参与型开放向引领型开放、由向发达国家开放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由东南沿海开放向内陆沿边开放,构建起全面开放新格局,正朝着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演进。浦东的鲜明品格是开放,应在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上大有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中不断增强资源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

四是在城市治理上,应成为体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集大成者。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浦东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中国人民开发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成为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红色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浦东应当更加凸显上海的城市特质,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空间。同时,浦东应大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提供“浦东模式”。

五是在文化建设上,应成为满足人的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城市软实力彰显者。城市不单单是物理构造,其核心是人类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的载体空间,能让人们更加自由地进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灵魂交流。人是城市活的主体,在城市的聚集就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和风格,反过来城市又制约和改造人,人与城市的品质互为支撑。浦东应当大力发展城市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即非物质要素力量的组合,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社会和谐、城市形象传播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城市的社会凝聚力、文化改造力、环境舒适力、科技创新力、区域影响力、参与协调力等各种力量组合,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区建设,培育浦东文化时代魅力创新活力,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彰显文化的力量。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

2021-08-05 □何建华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3892.html 1 3 专家解读:“引领区”的使命与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