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国新办发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

基本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交通基础网络日益完善

本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12日发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系统回顾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历程,深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促进人权的理论和实践,深刻指出了提高中国人权文明水平、丰富发展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深远意义。

白皮书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全体人民人权保障水平、实现国家现代化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人权基础,丰富了人权内涵,拓宽了人权视野,意味着人权的全面发展和全民共享,谱写了中国人权事业的新篇章,创造了人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奇迹。

白皮书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人权事业新境界,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基本生活水准权,以发展促人权增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实行良法善治维护公民权利政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特定群体权益。

在“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基本生活水准权”篇章中,白皮书详细介绍了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的情况。包括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建设集体公租房等措施,帮助数千万贫困农民告别原来的破旧泥草房、土坯房等危房,住上安全房,农房抗震防灾能力和居住舒适度得到显著提升,农村贫困人口住有所居和基本住房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其中,2008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842.5亿元补助资金,支持2762.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群众改造危房,帮助8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住上了安全住房。

在“以发展促人权增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篇章中,白皮书指出,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其中,基本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4.2平方米增长到2019年的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8.1平方米增长到2019年的48.9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981年的1.5平方米增长到2019年的14.36平方米。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帮助约2亿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

同时,交通基础网络日益完善,人民出行更加安全便利。截至202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14.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3.8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519.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6.1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7354.7公里。信息化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中国政府大力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信息化发展成果。截至2021年6月,全国已建设开通5G基站84.7万个。

在“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特定群体权益”篇章中,白皮书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中国切实维护和促进农民权益,高度重视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及少数民族等特定群体权益的保障。其中,农民工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进城农民工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5平方米,住房中有洗澡设施的占85.4%,能上网的占94.8%。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2019年至2020年,累计安排144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0亿元支持中西部省份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

同时,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大力推进。制定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截至2020年,1753个市、县开展无障碍建设,全国累计创建469个无障碍市县村镇。全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有81.05%的出入口、56.58%的服务柜台、38.66%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2016年至2020年,全国共有65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得到了无障碍改造。截至2019年,全国已建成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341个,康复设施1006个,托养服务设施887个。

白皮书最后指出,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中国人权发展进步的新起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带领全体人民为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和更高水平的人权而奋斗。中国必将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综合报道)

2021-08-16 综合 国新办发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3992.html 1 3 基本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交通基础网络日益完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