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企业抢抓战略机遇

技术创新研发组织增多 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科技对产业和企业发展质量的贡献率。近期不少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在抢抓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先后创建了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工作室、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联盟、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等,致力于推动行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迭代加速下的技术创新步伐

4月,云南昆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绿色装配式建筑创新工作室成立。按规划将在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革新、工法创新等方面,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广普及先进的理念、技术和工法,解决生产经营的技术瓶颈。

5月,湖北省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未来,各联合体成员单位将以项目为依托,攻关更多的核心技术,且所有成员单位将共同总结形成一整套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建造关键技术清单、实施应用指南和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等,为湖北省建筑业转型升级赋能。

6月,由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省内业内各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的“福建省装配式建筑(钢结构)科创中心”揭牌仪式举行。科创中心结合市场需求,有效开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的研究和“产学研用”合作,在专业领域实现技术和资源互补。同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质量优先的理念,通过建立一支高水平产学研用队伍,破解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难题和瓶颈,为实现行业转型变革,提供坚实的科技力量保障……

对于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的技术创新,国家层面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与住建部2017年出台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都明确强调,要鼓励建立并发挥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2020年,住建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与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又都再次提到,要加强技术创新,培育一批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

装配式建筑技术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没有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企业就缺乏足够的发展后劲,甚至会被快速发展的市场所淘汰。要想做好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工作,企业不仅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好研发方向,了解前沿技术和国家政策规范,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还要兼收并蓄,与设计院、科学院所、大专院校等做好对接合作。

实际上,在面对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技术挑战时,近些年不少市场主体在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提升方面也取得一些进展。例如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万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陆续形成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钢结构建筑体系等关键技术。

技术创新还应注重补短板

随着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造方式技术创新活动的不断开展,技术创新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求大求全盲目创新、闭门造车缺乏互动等。装配式建筑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只有与企业发展相配套,根据自身企业性质选择重点进行突破,技术研发成果才能快速落地。目前有些创新团队乐于做全产业链研究,导致投入大产出少。

目前,有些创新团队喜欢盲目迷信国外的规范和技术,常常采取拿来主义。国外的规范和技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材料、工人素质相匹配,到我国则可能水土不服,还需结合本国特色,在借鉴之外做好自主研发。另外,装配式建筑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安全问题,一些企业和团体将只研发一两年的新技术就运用到项目中,令人堪忧。技术创新要科学严谨,新技术要有充分的科研数据和成熟的规范规程作支撑才能进行推广,否则就是不负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结合自身优势和补齐行业短板问题的情况下,也有不少企业又研发出了一批新的技术,并得到官方认可。例如,浙江中南建设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前不久新研发的“多高层中组合波形钢板剪力墙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球冠形钢屋盖及曲面斜交钢网格墙体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箱型钢柱与H型钢梁组合高层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等6项技术经过专家组技术鉴定,被列为浙江省科技成果名录。

那么,接下来在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重背景下,建筑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该如何继续开展?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不仅要力争在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和集成等方面下功夫,还要注重技术质量与智能科技的结合,要在科研课题方面加强校企联合,并重视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应用。

(本报综合报道)

2021-08-26 综合 装配式建筑企业抢抓战略机遇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4147.html 1 3 技术创新研发组织增多 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