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真平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以“人民情怀,时代担当”为主题的2021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暨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将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上海市奉贤区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召开。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由中国建筑学会、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建筑学会主办,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
本次文化周活动以主论坛+展览、分论坛及各类社会性活动30余场组成,主论坛及各类活动预计约5万人次,届时国内外建筑业界的院士、大师、专家和长三角地区的专业人士将齐聚一堂;将吸引高等院校师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设计机构、城市和建筑爱好者及市民群众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活动,推动上海及中国建筑文化繁荣发展。
从社会角度,“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将厚植文化品格,践行时代精神,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向交流的平台。
从城市建设角度,“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将落实党中央发展战略的新要求,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之下,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之下,成为面向国际,全面对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乃至长江经济带,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品质交流平台,同时成为中国科技,中国标准,中国品牌,中国文化的集中展示地。
近三年来,上海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全力推进“建筑可阅读”,做好城市文脉保护和传承工作。今年九月举办的上海旅游节,围绕“建筑可阅读”展开大幅宣传报道,其中“上海最受关注二十大优秀建筑”评选至9月底已有4000万人投票,访问量过亿,这说明建筑文化普及活动具有广大的群体基础。
本次文化周主办方之一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说,作为一个学术组织,一方面要把学术研究的成果服务于城乡建设,引领和推动行业的发展,凸显其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做好教育普及工作,使人民群众也能够得到建筑艺术及建筑技术方面的知识。
四大主题,精彩呈现
本次文化周将聚焦五个新城、城市更新、低碳革命、数字赋能四大主题,并且以论坛+展览形式展开多个侧面的呈现。
未来上海将建设青浦、松江、嘉定、南汇、奉贤等五个新城,本次主会场设在五大新城之一的奉贤新城,将吸引更多人走进奉贤新城,感受这座“未来之城”的魅力。活动同期将组织召开“奉贤新城建设”专家咨询会,听取专家学者关于高质量推进新城建设的意见建议,碰撞思想火花,凝聚新城发展共识,更好地推进奉贤新城建设。同时,文化周期间将设置“五个新城”展区,展示五个新城的城区规划、设计理念、发展趋势及材料需求配套对接。奉贤新城作为参展单位,将描绘新江南风韵汇入“数字江海”的前沿理念,呈现奉贤新城朝着“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奋进的阶段性成果。
城市更新是一个永续的话题,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城市更新的文件,作为文化周的预热活动之一,上海市建筑学会于9月15日召开学习贯彻城市更新最新政策研讨会,汇集该市高校、设计机构、建设企业、地产开发等单位的50余位人士,聚焦城市更新实现路径深入探讨,展开了一场高效的头脑风暴。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数字赋能和低碳革命成为行业内全新的要求,华建集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上海奥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在以上领域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头部企业将在此次活动上展示前沿成果。本次文化周还将设置建筑科创展区、节能建材展区,全方位呈现最新科创成果以及新兴的节能建材等展品。建筑科创展区将聚焦行业前沿技术,为智能化方案供应和项目需求打造一个专业、集中、高效的建筑化方案与系统产品交流展示平台。节能建材展区将展示新型建筑材料,宣传绿色建筑理念和经验,促进低碳节能建材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
先期预热,活动频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呼应“五个新城、城市更新、低碳革命、数字赋能”四大主题,文化周已开展多项预热活动:6月25日举办韧性城市,无限更新——上海市建筑学会国际部沙龙;7月8日举行“重塑·共生——城市更新的现实与未来”学术交流;7月17日举办“建筑可阅读:追寻百年足迹 筑梦人民城市”上海城市定向徒步活动;7月29日进行“存量历史空间更新的多维度探索与机遇”论坛;9月24日召开面向未来的体育建筑论坛;9月17日至9月27日开展“上海最受关注二十大优秀建筑”评选活动……各行业专家分享最新建筑及城市发展建设相关探索成果,对行业贡献了丰富智慧和启发,市民广泛参与,充分彰显了上海城市精神,广泛传播了建筑文化。
为诠释文化周活动的国际性、世界性,“‘天涯共此时’:全球城市论坛” 于9月29日举办 ,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阮昕主持,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英国建筑事务所、印度CEPT大学规划学系教授、巴西麦肯锡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环境学院教授受邀作为六城代表出席。他们通过分享国内外后疫情时代全球城市的发展动态,多角度呈现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思考,带来关于全球城市未来命运的精彩对话。
形式多样的预热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成果,进一步激起建筑科技工作者互动交流的热情。在广大业界同仁的呼声下,在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的需求下,为助力行业数字化发展,为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贡献专业力量,本次文化周将正式成立上海市建筑学会数字建筑分会;为应对疫情常态化、聚焦韧性城市建设,本次文化周将正式成立上海市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
重量级活动集纳
2021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暨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是建筑界的一场盛事,同期集纳了多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
10月31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建筑学会主办的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将正式启幕。
11月1日-2日,由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将围绕“数字赋能、低碳革命、五个新城、城市更新”四大主题,共举办包括主旨报告会、专题论坛、同期展览、学术参观等各类社会性活动三十余场。
活动期间还将公布备受瞩目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同时,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建筑可阅读”联盟、上海市建筑学会共同主办的“上海最受关注二十大优秀建筑”最终结果也将公布。届时还将举行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发布。
此次活动适逢中国建筑学会第十四届理事会换届选举,活动期间将召开中国建筑学会第十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完成后将召开中国建筑学会第十四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同期,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暨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举办。2021年世界城市日活动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城市”,探讨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的途径,交流和展示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等。本次文化周活动也被列为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之一。
同一场地,第19届亚洲建筑师大会将于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上海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大会以“共享·更新”为主题,开设了“建筑设计与城市更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教育”“建筑评论”“青年建筑师”五大主题论坛,邀请了海内外知名专家与学者发表演讲。
活动期间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活动,将带领每个参与者一起阅读城市的建筑、感受城市的温度,并打造人才培育和国民教育的基地,为上海的国际化、多元化发展创造一个世界级的展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