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全社会正掀起节能革命,建筑企业也试图找到破解行业高耗能高污染难题的方法。作为上海建筑施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上海建工的选择是“以科技为核心,开启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日前举行的“2021上海绿色建筑国际论坛”上,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卞家骏以《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为上海绿色新城建设提供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主题,分享了上海建工践行绿色理念的转型升级路径: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赋能“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倡导绿色低碳建造,提供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
“上海建工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同时我们的发展愿景是要成为中国的绿色建造、工业化建造以及生态建造方面的领跑者。”卞家骏在演讲中表示,上海建工正在绿色建材生产、绿色投资设计、绿色建造技术、绿色低碳运营、绿色环保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发展城市更新、生态环境、水利水务、工业化建造、智慧运维、绿色能源工程等新兴业务,为助力上海“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建设,提供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
据介绍,在绿色建材生产方面,上海建工自主研发了双向可扩展、全柔性、智能化混凝土构件生产流水线系统,为国内首创。该系统的整体碳排放相比标准定额减少了约2.4万吨,在蒸汽养护环节相比标准规定节能68%,在混凝土浇筑环节节能37%,单个混凝土产品的综合节能率达64%。上海建工每年利用固体废弃物进行再生产的混凝土达到4200万立方米,PC构件平均年产能达到20万立方米,每年可节约1500万千瓦时。
在绿色施工与建筑运维方面,上海建工自主开发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建筑工程设计、建造、运维平台,进一步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绿色化技术协同融合,并借助工程服务模式的绿色创新核心技术发展,实现了建筑空间和设备性能的最优化,创建了基于BIM的医院建筑智慧运维管理新模式。卞家骏介绍,由上海建工承建的华东医院改扩建工程在施工阶段整体碳排放减少了600多吨,较传统工艺下降了约30%。并在参与东方医院的运维过程中,首次将BIM技术运用到医院的智慧绿色运维中,使得单位面积建筑报修减少50%,节约一半维修人员;提高维保效率5%,减少维护成本5%;设备故障预测,降低应急事故成本10%;年建筑能耗节约1%,年减少碳排放97.23吨。
此外,在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两级科技创新构架体系中,还设立了专职于绿色技术攻关的绿色建造研究所,为绿色建筑施工的前沿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目前,上海建工在绿色建筑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多达3000多人,每年有500个左右的科研课题立项,绿色技术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该领域的年度科技研发总投入超过了10亿元。”卞家骏说。
今年年初,上海建工集投资开发、建筑设计、生产加工、现场施工、运营管理“五位一体”全产业链模式打造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开工建设。卞家骏介绍,这个项目秉持了“自然光、能量风、循环水、柔性能,发电源、人为本”的理念,对标全球六大最高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建设可感知、可触摸、“净零能耗、碳中和”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我们将以这一项目为平台,为上海新城建设提供更为先进、更为周全、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样板,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产业迈入全球顶尖行列。”
据悉,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项目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桃浦智创城东拓区生态绿廊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11509平方米,计划于2022年9月竣工。该项目将实现零碳、零能耗、零水耗、零废弃、零甲醛的“5个零”绿色碳中和建筑目标。其中,零碳即通过可再生能源和植物产生的碳汇中和建造运营阶段碳排放,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零能耗即可再生能源的产电量等于建筑的用电量,实现市政电网净零能耗;零水耗即雨水收集量等于市政管网取水量;零废弃即场地内现场消纳产生的干垃圾与湿垃圾;零甲醛即优化建筑选材和室内空气品质控制。在确保达到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三星、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美国绿色建筑LEED评价标准铂金级、美国健康建筑WELL评价标准铂金级以及英国绿色建筑BREEAM评价标准杰出等级的基础上,力争获得六大绿色认证体系的最高分和最高要求,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