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至7日,山西经历了有气象纪录以来最强秋汛的袭击,共有超过1700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在不同程度上出现险情,不少公益组织积极捐助山西保护修复文物。位于晋中市的平遥古城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处,急需进行勘察、检测和有效的修缮或修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派出专业人员、技术装备启动对平遥古城的援助。
10月8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邵甬教授第一时间带队赴山西平遥进行灾损评估,为修缮计划提供可建设性方案。“刀下留城救平遥”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88岁的阮仪三先生发布视频呼吁社会力量保护文物古建。同时,邵甬代表阮仪三基金会,启动为平遥和山西文物古建灾后抢救修缮的筹款计划,阮仪三先生带头捐款。
10月19日至21日,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也组织土木工程学院专家罗烈教授、宋晓滨教授和高彦斌副教授由副站长吴善能带队紧急赶赴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对当地水灾后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作进行现场查勘。
山西省是我国古建筑遗存第一大省,地面古建筑数量众多,历史年代跨度大,建筑结构形式多样,人文文化元素丰富,建筑结构现状千差万别。同济大学专家组在清徐县现场查勘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源文庙,太原市重点文保单位——迎宪村武庙(火神庙),清徐县保护建筑——中山公园(城隍庙)、西门洞及城墙遗址,太原市文物单位——乔万选故居等文物保护建筑,对这些文物建筑的历史、现状、结构安全、水损状况等进行了仔细考察,同时参加了“清徐县水城文物修复项目意向”汇报会。
经过现场查勘,同济大学专家们分别就清徐县历史文物建筑修缮的原则、修缮技术和方法、修缮程序、结构安全检测和监测、古建筑测绘以及数字化资料的建立等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清徐县政府和文保管理单位对同济大学专家们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除了参加文物修缮工作,同济校友们也积极发起捐助倡议,太原同创谷联合同济大学山西校友会和成都同创谷等单位募捐了赈灾款112364元,并于10月18日在太原市委统战部举行捐款转交仪式为太原市清徐县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贡献力量。
阮仪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平遥)成立
10月9日,阮仪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平遥)(下简称阮仪三平遥研究中心)和山西历史遗产数字化平台项目基地(下简称项目基地)在平遥古城揭牌。这是同济大学与平遥县长达40多年的信任和合作的成果,也是一个新的合作起点。该中心和基地的成立旨在促进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等各项文化事业发展。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执行院长吕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出席并讲话。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李锦生,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Otto Heinrich Herzog)出席,共同见证了项目基地和研究中心的成立。山西省文物局、晋中市和平遥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家教授参加。
基于平遥与同济大学的长期合作关系,阮仪三平遥研究中心将按照世界遗产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标准而建设。通过学术研究,创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长效机制,搭建国际化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
项目基地作为中国工程院的重要咨询研究项目,回应了当前全球信息化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创新生命力的要求。通过在世界遗产平遥古城设立基地,建构山西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发展以平遥为核心的山西数字遗产智能保护与文化产业。吴志强院士为基地的首席科学家和总负责人,将通过与研究中心一同合作,为构建发展山西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促进平遥和山西的各项文化事业发展。 (同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