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建设过程全方位搭建AI应用场景

上海建工打造“智慧工地2.0”

本报讯(记者 徐敏)电子围栏,准确识别施工现场安全围挡拆除缺失情况并发出警示;吊钩可视化,为塔吊、龙门吊等起重机械装上“智慧探头”;AI作业辅助系统,自动评估操作人员动作合规性;设备基础及资质信息以二维码的方式贴在每一台设备上,使每一台设备拥有“专属ID”……11月8日,在上海建工集团举办的“智慧工地暨人工智能设备信息化应用观摩会”上展示的“智慧工地”平台2.0令人耳目一新,以人工智能信息化为代表的场景应用让工地管理变得“耳聪目明”。

本次观摩活动选址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据上海建工一建集团项目经理张斌介绍,双子山为景观堆山建筑,采用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用量达3万吨,是国内最大的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座高度超过40米的人工仿自然山林。

承建这样一个上海市重大项目的同时,上海建工也把最新升级的“智慧工地”平台2.0带到了这里。记者在现场展区看到,围绕人工智能设备信息化这一重点,上海建工展示了AI建造现场安全感知系统、AI作业辅助系统、施工设备管理系统等,凸显施工生产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的理念。上海建工羿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芸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是当前施工现场人员管控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智慧工地”平台通过与上海市防疫大数据中心对接,可实时获取人员的健康码信息,以此作为人员登记、进出场筛查的重要依据。同时,AI建造现场安全感知系统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为核心,具有群机械防碰撞、起重设备状态监控、吊钩可视化、施工升降机AI告警、隧道内定位、吊索具检查、泵车定位等多方位智能安全监控功能。此外,对于动态的危险源,AI作业辅助系统也可实现大型设备及流动设备的人脸识别告警及联动,以及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监测区域内起重指挥人员的在岗情况及未授权人员闯入情况的危险区域识别。

从简单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到人工智能设备信息化应用,从人员、安全、设备等基础领域到更多创新应用领域,“智慧工地”平台2.0改变的不仅仅是工地管理,更大的改变在于建造理念与方法的与时俱进。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裴晓认为,此次观摩活动展示的成果对于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打造智慧工地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一要进一步认识建筑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二要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建筑行业面临的问题和难题,三要继续探索建筑行业数字化的路径和应用场景,加大应用力度,在行业中广泛推广。

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表示,上海建工近年来坚持数字引领,不断加强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把全面推进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作为面向未来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积极探索“智慧工地”平台开发与应用,并不断铺展到六大新兴业务领域,延伸到上海建工全产业链的前后端。面向未来,上海建工的“智慧工地”平台建设,不仅会根据自身需求不断改进、创新,还会面向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与众多伙伴一起打造开放共生的“智慧工地生态圈”,实现产业互联、数据互通,共创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021-11-11 徐敏 建设过程全方位搭建AI应用场景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4976.html 1 3 上海建工打造“智慧工地2.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