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聚焦劳务产业,发展劳务经济, 努力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建筑劳务用工改革实践

2016年4月11日,住建部发布《关于批准浙江、安徽、陕西3省开展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函》,正式拉开了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改革的序幕。作为陕西省、西安市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陕建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要求,积极落实劳务用工改革主体责任,不断推进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形成了具有陕建特色的“一优化二做实四监督”的劳务用工管理模式。

(一)“一优化”即优化劳务分包管理模式。

为进一步解决建筑劳务企业用工短缺,降低劳务分包成本,减少劳务纠纷风险,陕建集团积极探索发展专业作业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出台了《推广专业劳务班组承包管理实施意见》(陕建总通[2017]111号文件),提出了推广专业劳务班组承包的三种管理模式,即将专业劳务班组承包细化为劳务公司+专业劳务班组、专业作业(班组)企业和自有作业班组模拟分包三种模式,并逐步形成了专业劳务班组评价、班组施工现场管理、班组人员劳动保障三个配套管理体系。同时集团注重强化自有劳务公司实力,培育并引导有一定技术特长和管理能力的班组长组建劳务分包作业队,将其纳入集团合格劳务供应商名录中。近年来,集团已逐步建立起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集团关键岗位自有工人为骨干、劳务分包为主要用工来源、劳务派遣为补充的用工方式。

(二)“二做实”即做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和建筑工人技能提升培训

1.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方面,根据施工现场劳务用工规范管理需求,集团研发了建筑工人实名制系统管理平台,并将项目上广泛使用的广联达、劳研惠、中建云筑等实名制软件统一接入集团实名制系统管理平台,实现了集团建设项目统一管理和监控的目标,从而有效解决了各实名制系统软件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监管困难的问题。经过近两年的运行,集团实名制系统管理平台已累计录入劳务人员近50万人,占全省建筑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总承包项目个数1500余个,参建单位7000余个,班组信息30000余个。目前,实名制系统管理平台已基本实现省内总包项目全覆盖,并将平台数据成功对接到省人社厅农民工工资监控预警系统,对欠薪隐患做到实时监控和管理。为进一步规范集团实名制系统管理平台管理要求,陕建还出台了《施工项目实名制系统管理实施细则》,逐级分解了实名制系统平台管理职责和目标任务,并对安装、使用实名制系统软、硬件、建立实名制账号、录入劳务人员信息及实名制系统平台管理考核等有关工作进行了规范和细化,确保实名制系统平台管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在建筑工人技能培训方面,陕建紧紧围绕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积极呼吁将建设行业农民工纳入到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中并享受培训补贴,协助省住建厅、人社厅、财政厅起草了《关于开展建设行业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关事项的通知》(陕建发[2020]1180号)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行业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关事项的通知》(陕建发[2020]1199号)两个文件。近年来,陕建充分发挥省住建厅建筑工人职业培训机构积极作用,已组织4万余名建筑工人参加职业培训并取得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合格证。尤其是在疫情发生以来,陕建第一时间动员相关人员报名参加职业技能提升线上培训,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培训项目,先后共开设200余个班,涉及30余个工种,近5万人参加了培训,参与人数在省属国有企业名列前茅,受到了省人社厅领导的好评。

3.“四监督”即加大对劳务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社保缴纳和维权宣传的监督。

(1)依托实名制系统管理平台,将劳务分包企业与建筑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作为建筑工人进场施工的必备条件,并及时将劳动合同原件上传至实名制系统管理平台进行监督。

(2)建立保障建筑工人工资支付长效机制,明确项目经理是劳务人员工资管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劳务人员工资专用账户,及时核查统计工资支付情况,并将专用账户开户、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及按月发放工资有关资料上传实名制系统管理平台。

(3)实行由劳务人员自主参保并缴纳养老保险,分包企业核实汇总,总承包企业从工程劳保费返还中报销政策,切实将劳务人员养老保险缴纳落到实处。

(4)重视维权宣传引导工作。在农民工岗前培训中增加维权引导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农民工欠薪维权路径,杜绝群体性讨薪事件、极端事件和重大舆情案件的发生,并将维权公示牌和培训实时影像上传至实名制系统管理平台。

二、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

(一)搭建培育平台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现有教培资源,不断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培育,从产业工人的吸收、培训、考核、就业、技能提升、技能鉴定等方面,建立起全链条培育资源集群,逐渐形成“1+2+6+7+8”的培育平台体系:一所职业技能鉴定站(陕西省建筑专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两所院校(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陕西建设技师学院和省内唯一一所建筑类高职院校—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六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四个国家级、两个省级);七个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装配式产业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个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基地);八个培训考核机构(省住建厅等认定的专业化培训考核机构),为广大建筑工人铺好了成长成才之路。

(二)拓宽选聘渠道

根据建筑产业发展要求,引进大专(高职)且专业对口毕业生到技能操作岗位上;积极与技师学院开展合作,通过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以产教融合方式将岗位需求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引进更切合岗位需求的优秀技能人才;开展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工作,引入竞争机制,对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进行考核,择优聘任。

(三)加强培训考核

在全集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充分发挥集团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术能手、长安建筑大工匠等一大批领军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挖掘、培养一大批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依托职业技能鉴定站,不断创新优化评审、考核标准和方式,在应知应会考核基础上,从职业道德、工作业绩、技能水平、突出贡献等四方面对技能人才进行综合评审,形成陕建特色的评审机制。

三、探索建设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新路径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陕建集团积极探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的新路径,以“聚焦建筑劳务产业、发展建筑劳务经济、建设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为目标,按照“总承包企业主导,主管部门参与共建,劳务企业聚集,地方政府承载”的模式,规划出具有陕建特色的“园区示范→基地培养→产业升级”的劳务用工改革创新路径,形成了“一园区四基地”初步构想。

目前,陕建已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设立了陕西华山劳务开发集团,以专业化的劳务主业和劳务开发两条主线并行,充分运用建筑劳务市场优势及区域宏观政策扶持优势,并运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区域定位,拟投资建设占地约400亩的建筑劳务产业园,包括企业总部基地,产业聚集园区、教育培训园区,产业工人生活配套园区等,打造陕西劳务输出的优质品牌。并响应党中央“六稳”“六保”宏观政策,按照劳务资源输送情况,分片区建设四个建筑劳务孵化基地,促进建筑工人就近、就地就业。形成以中国西安建筑劳务产业园为中心,四大产业孵化基地区域协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以及以人力资本聚集、教育培训资源聚集、企业总部聚集形成业务互补的“大三角”核心业务范围,充分运用物联网、计算机视觉等信息化手段,构建集建筑劳务企业规范化、集约化、信息化管理、建筑产业工人教育培训、技能认定、人力资源派遣、产业工人基地建设、配套生活服务等职能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集群,最终形成“传统建筑工人—孵化基地培养—建筑产业工人—产业园吸收就业—刺激建筑劳务市场需求—倒逼传统建筑工人技能提升—反哺孵化基地”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四孵化基地为基础、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相对稳定的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实现建筑产业工人职业化,建筑工人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充分增强,为形成秉承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工人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1-11-18 □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5084.html 1 3 聚焦劳务产业,发展劳务经济, 努力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