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复合”培养育新人

□衣伟宁

“以前每天很苦恼,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成就感。现在每天很充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李金梁说。

李金梁是2019年入职中交二航局的大学生,学的是给排水专业。刚到东北·中交城项目的时候,项目部指定经验丰富的机电工程师付财奇作为他的师傅。当时,该项目正处于主体施工阶段,关于机电方面的工作相对较少,李金梁每天的工作量特别小,出现了融入项目慢、工作成就感低等问题。

“看着大家每天都在忙工作,自己却无所事事,小李很着急,但是现场机电工作确实很少,我传授经验时也只能以理论为主,现场的知识教不了他什么。”作为师傅的付财奇也很是着急和无奈,把情况第一时间向项目经理方声斌作了反馈。

听了付财奇的话,方声斌觉得,李金梁好学求上进,本身没有问题,而是项目部在新大学生培养上墨守成规、不思变通,导致新员工的获得感低。

方声斌召集领导班子开会,针对李金梁等新员工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最后在征得李金梁同意后,将其岗位暂时调整为土建施工员,负责现场二标段的施工管理。同时,机电方面的工作仍旧跟着师傅学习。

“项目部打破过去‘以专业定岗位’的固有思维,根据新员工实际情况对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进行调整和划分,一方面减轻了老员工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保证了对新员工的全面培养,有利于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加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速度。”方声斌说。

事实证明,该项目部的决定是正确的。李金梁自从担任施工员后,工作量大大增加,白天基本“泡”在工地上,赶上打混凝土的时候,他一熬就是一整晚。虽然很累,但他感到在现场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进步很快,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

此外,根据新员工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部还采取“N+1”的导师带徒模式,即徒弟们除了有技术专业师傅外,还有工作师傅、生活师傅等,既给新员工充分创造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充电进步的平台,又让他们感受到项目部的重视和温暖,快速找到成就感和归属感。

李金梁说:“项目对我的帮助实在太大了,以前做一件事情之前想法很多,总担心给大家造成麻烦,没有把项目当成自己的家。现在不一样了,我的师傅们定期都会找我谈心,有时候我自己没发现的问题,师傅们都能很快给我指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而且我跟项目的同事接触也是越来越多,互动也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每天都过得特别快乐。”

转眼间,李金梁在项目上已经工作一年半了,原本白皙的皮肤经过风吹日晒的洗礼已经变得黝黑,跟着皮肤一起变化的还有他房建知识和经验储备的增加。以前的李金梁更多扮演的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而现在的他俨然成为了一个值得劳务分包信任的优秀管理者。比如今年现场施工进度的安排,李金梁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他一直在兼顾土建和机电的工作,所以,在现场土建和机电交叉作业安排上,李金梁发挥了这方面的优势,什么时间哪家劳务进场,作业面在哪里等等,他的建议每次都是最合理的,很好地协调了各家劳务之间的交叉作业,避免了矛盾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我现在每天都充满干劲,看着项目一天天的变化,特别有成就感。”李金梁说道。

2021-11-18 □衣伟宁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5085.html 1 3 “复合”培养育新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