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磊
伴随着皮带输送机的轰鸣响起,标志着国内最长的3.8公里成套式模块栈桥,在中煤陕西榆林能化有限责任公司大海则煤矿项目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
这条模块栈桥,全称为中煤雷奥成套式模块栈桥,是中煤建安集团独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第四阶段工业栈桥,具有保温性能好、防火等级高、模块可重复利用、环保无污染等特点,以“工厂化制作、智能化生产、地面化安装”等特点成为大海则煤矿建设的一条煤炭智慧输送“动脉”。
工厂化制造更快捷
该模块栈桥的生产厂区在古城邯郸,面积12240平方米,主要从事“中煤雷奥”成套式模块栈桥研发制作,拥有5条数控加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0千米。
该模块栈桥由侧板、底板、横梁、顶板、吊挂式胶带输送机及附属设施六部分组成,可集成单条或多条胶带输送机。作为建筑工业化产品,全部构件均在工厂内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且所有模块均可重复利用。
大海则3.8公里栈桥自2021年1月15日施工以来,该厂24小时不停歇生产,“三班”工厂管理机制让栈桥生产制作更快速、更安全。从细化管理入手,完善质量管理办法,严把材料入场质量关,严控焊接、抛丸、喷漆等工序,严格执行质量“三检制度”和质量问题“三不放过”原则,严禁不合格构件出厂,实打实夯实了产品质量。同时该厂始终坚持“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理念,持续在生产中革新技术,升级了一体化流水生产线,提升了生产自动化水平,让模块栈桥生产持续不断升级,仅历时120天便完成3850米模块栈桥制造。
智能化生产更超前
大海则模块栈桥采用全钢结构,12米一个模块,可自由组合,实现了单跨跨度最长可达58.5米,每隔一定距离采用M型伸缩缝,以抵消不同温差膨胀变化的影响。同时,采用独特技术,有效克服运行共振,避免雷电及静电灾害等现象发生,确保安全运行。
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模块栈桥采取了数控设备加工,确保构件尺寸精度、模块对接精准;采用智能焊接机器人自动焊接,同步探伤检查,确保高品质的焊接质量;引入先进的抛丸设备达到Sa2.5除锈等级,专业喷漆烘干设备确保高品质喷漆质量;采用封闭式保温部件延展了栈桥的适用纬度,集成化的排水、暖通、消防、电气等子系统对接简易、维护方便。同时,在大海则3.8公里栈桥生产中,通过模块栈桥上横梁生产工艺优化调整,将上横梁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至少3倍,还研制了波纹板压弧机、薄平钢板组对焊接装置等多个新型设备,进一步提高栈桥智能化生产水平。
截至目前,该栈桥拥有18项国家专利,比传统栈桥节约工期40%,减少用工30%,节约能源30%以上,最终形成一个外观美、结构坚、绿色环保、可重复使用的空中走廊,蓝白相间的外观犹如一列“高铁”在大海则上空横穿而过。
地面化安装更安全
让“高处的事情地面做”,模块栈桥地面组装、整体吊装的快速安装模式,极大地减少了高空作业,让施工更为安全。
开工以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该厂针对返岗人员监控、后勤保障、应急沟通机制等做好组织与协调,第一时间实现现场全面复工,高峰时段人数达130人。还克服榆林地区高温、闷热天气持续多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高温时段作业,定时排查电缆线路、电气设备、消防器材,保障吊装走稳走实。
在施工中,充分利用栈桥在地面拼装安全快捷的优势,采用“边拼装,边吊装”的施工方案,连续组织人员现场拼装,平均5人三天完成一跨模块栈桥拼装。吊装采用集中吊装模式,严格进行现场勘查、吊车选型、吊点设置等程序,确保每一步不能“掉链子”。同时针对栈桥横跨高压线、球仓吊装没有工作面等困难,积极协调多家单位制定方案共同作业,扫除了吊装路上的多个“拦路虎”。经过6个多月的现场施工,9月27日,83跨栈桥全部吊装完毕,最终实现3.8公里输煤“动脉”全线贯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煤雷奥模块栈桥先后应用于陕西延能化、大屯热电、梗阳新能源等多领域20余个项目,累计承揽20000米,合同额突破5亿元。仅2021年产值就达到历史顶峰的近2亿元,已经逐步成长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