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让“雪飞燕”振翅高飞

——北京城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标段建设纪实

□通讯员 张利歌

随着北京冬奥盛会的日渐临近,由北京城建集团施工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标段工程进入了百日冲刺阶段,百余人组成的维保团队热“雪”沸腾,日夜坚守海坨,全力奔赴“冰雪之约”,为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保驾护航。

“摸着石头过河”

国家高山滑雪项目被称作“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位于延庆赛区,依托小海坨山天然山形建设,设7条赛道,包括3条比赛雪道和4条训练雪道,涉及男女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滑降等11个滑雪比赛项目。

由北京城建施工的一标段工程为主雪道,由上下两段(C1+B1)雪道组成,主要承担滑降与超级大回转的比赛。雪道上段C1雪道长3000米,起点从小海坨山顶出发区至中间平台间,起始段位于小海坨西向山梁,然后进入山梁北侧落叶松林,利用自然地形同时展现了高山草甸与树林的自然风光。承上,雪道转为南向沿山脊直下,并设置4个跳跃点,此段为整条雪道最精彩之处,是男子女子滑降共用赛道。雪道下段B1雪道从中间平台至竞速结束区,雪道自此由山脊向西转入山谷,前半程为宽阔的碗状山谷,出峡口处为最后一个跳跃点,结束比赛。此段雪道独具特色,尤其是高山峡谷地段,为世界之独有。

站在海拔2198米的山顶出发区,可以远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和山地新闻中心的平远景致,错综的赛道拟合于海坨山脉,远远望去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燕子,因此,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被命名为“雪飞燕”。

其中,主雪道垂直落差900多米,最大坡度接近68%,创下了国内雪道落差之最。从草甸到松林,从山脊到峡谷,跌宕起伏,变化多端,充分展示了高山滑降运动的惊险与刺激、速度与激情,是目前世界高山滑雪最具难度和最富挑战的比赛场地之一。同时,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还建设有山顶出发区、中间平台、竞技结束区、竞速结束区、集散广场、索道等附属设施,可同时容纳约8000人观看比赛。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程拥有冬奥会历史上最难设计的赛道、最为复杂的场馆、最具挑战性的冬奥赛区。“这是国内首例最高等级高山滑雪场,建设周期短、建设难度大、建设标准高,而且没有任何施工规范可循,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项目经理张洁说。

施工作业面分散、交叉作业多、施工机械多、进场路窄坡度大、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多……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建设过程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并提出以世界标准建造冬奥滑雪项目顶级赛道的目标。

该项目团队先后与参与索契、平昌冬奥会建设的外国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磨练提升,全力打造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全体参施人员1000多个昼夜的紧张施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标段于2021年6-8月完成了附属工程、索道工程、雪道工程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自8月正式进入保赛期。

组成空中运输“生命线”

小海坨山海拔2198米,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密林、乱石、陡坡、落石、毒蛇出没等险情时有发生,前期勘测过程极为艰辛,来回路上的时间就要花费6个小时。

在刚开始的时候,山上还无路可走,就采用“人背马驮”的方法。做地勘的时候,为了在山顶搭建一个临时围挡,(下转第2版)

2021-12-06 ——北京城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标段建设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5274.html 1 3 让“雪飞燕”振翅高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