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与自然和谐共生 尽显生态之美

——中建一局延庆冬奥村项目建设纪实

□通讯员 苏晓娟 赵晋忻

在北京延庆海陀山的山脚下,诞生了一个既具有中国建筑神韵,又与地形地貌完美融合的冬奥村。远远望去,代表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坡型“大屋顶”和高挑的出檐掩映在山林之间,从高空中俯瞰,冬奥村的平面又与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民居相契合。

由中建一局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延庆冬奥村,依山体地型错落布局,采用山地村落的分散式、半开放院落格局,既展现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又不破山型、不夺山景,打造出最具中国山水特色的冬奥工程。

依山而建 建造高颜值冬奥村

这样一座既有“高颜值”又有“高气质”的冬奥村,建设起来却并不容易。山里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地势落差大,极易发生滑坡。在山坳中建造一座冬奥村,但由于山坡上的面积不足以建设整个工程,如何保证冬奥村整体地基结构的稳定性、不受地势影响,成为了困扰项目团队的首要难题。

经过对场地的多次测量和模拟实验,项目采用了悬臂式挡墙、临时支护钢管桩、临时支护土钉墙、主动防护网等形式将场地地形进行处理。延庆冬奥村总共用了400多根长短不一的抗滑桩进行护坡,其中最长的32米、最短的16米,这些植入地下后的抗滑桩就像是地基中的“骨骼”,能够牢牢地将土地固定在一起,为后期的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山区冬季降温快,10月底山上温度基本进入零下。项目团队在恶劣的环境中,搭设暖棚、使用暖风机等,完成了整体近5000吨钢结构的安装施工。2020年7月,项目还荣获了钢结构领域最高荣誉——中国钢结构金奖。

绿色低碳 打造“海绵型山村”

该项目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践行绿色办奥理念,竭力保护生态平衡,让冬奥村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建一局华江公司延庆冬奥村项目经理谢启超说,延庆冬奥村是一座“海绵型山村”,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渗透沟和雨水调蓄池等措施,对雨水、雪水回收利用,对生活污水全部进行处理净化实现再利用。

建设过程中,延庆冬奥村建筑主体使用了超低能耗工程技术,能够使建筑的室内环境保持在20到26摄氏度、相对湿度30%到60%的舒适环境。项目还采用了被动房外窗,传热系数更小,隔热性能更好,和一般的外窗相比,更加节能。门窗系统、玻璃幕墙系统均采用了断热桥设计,针对特殊节点进行优化,幕墙的连接点均采用了仿生木进行断桥处理,可以降低室内外的冷热传导,实现降低能耗的功能。

为了能最大程度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原生树木作为延庆冬奥村最主要的景观被原地保留下来。与传统的施工图相比,项目施工图纸多了些“特别”标记。对于这些标记,谢启超烂熟于心。他说,“开工前,我们全面普查了施工区域内需要保护的树种、数量和分布的位置;施工中,用防护网将需原地保护的树保护起来,浇水、施肥、治疗病虫害,那些无法原地保留的树木,(下转第2版)

2021-12-27 ——中建一局延庆冬奥村项目建设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5549.html 1 3 与自然和谐共生 尽显生态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