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而无韵,便是匠气;性灵熔匠,方有匠心。对于一名与弧光焊花共舞的焊接工匠而言,匠心的凝练既脱胎于千锤百炼的高超焊技,也在孜孜探索和技艺传承中灼灼生华——这便是张晓东,一位用灼伤和汗水铸成荣耀勋章的践行者、用三十载光阴沉淀收获桃李芬芳的传授者、用激情和创造力不断攀登焊接技艺高峰的探索者。
张晓东,中冶宝钢电焊高级技师,焊接、结构工程师,焊接领军人才,201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上海工匠”“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创新标兵”“全国冶金建设系统高级技能专家”等荣誉称号,并获上海市“千人计划首席技师”项目资助,连续两届被评为宝山区拔尖人才。
践行者——绚烂方寸间,咫尺匠心难
从懵懂学徒到蓝领大师,从意气风发到沉稳睿智,张晓东用始终如一的钻研意志、进取精神、实干作风走出了一条坚实的成长之路。对他而言,从业三十年来,苦练基本功是“必修课”、关键时敢担当是“硬实力”,只有置身一线、身先士卒,才能炼出过硬技艺、积累宝贵经验、持续贡献力量。
2012年5月,中冶宝钢得知宝钢2号转炉需要更换三点支撑,但经过大量资料查阅发现尚无先例和可靠经验供借鉴,施工面临着结构变形控制、结构安装精度、焊接工艺编制、焊接应力控制、焊工技术培训等重重考验,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将使施工时间和生产损失难以估量。千钧一发之际,张晓东主动请缨,采用多种焊接方式对项目涉及的钢材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并结合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公司装备能力和技术力量储备,判断有能力承接项目,为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施工前夕,为保证项目时间,他一手积极落实相关设备并组织开展焊接人员培训,在长达两个月的艰苦培训期内完成了28名焊工的相关技术考核;一手又抓紧开发一系列创新技术,在同事的帮助下开发出了能减小焊接量的超厚板坡口角度形状、能保证结构安装精度的定位装置,并发明了大深度下的焊条运条方式。高强度的施工过程中,他坚守一线,从结构拆除至焊接完成,六天五夜,始终吃住在现场,在完成40小时连续施工的焊缝作业时甚至未曾合眼,最终及时处理应力性裂纹,指导控制焊接节奏,确保施工过程连贯,圆满实现了焊接作业量和质量的要求,也打破了公司未曾承接大型结构类改造项目的先例。
这样的事例,在张晓东的工作中比比皆是。他手中的“钢针铁线”飞舞于方寸之间的焊缝,却牵涉着数千万的生产项目、服务于庞大的冶金行业。他用对焊接技艺的极致追求、对质量细节的精准把控,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授业者——不藏于私,不吝于教
作为一名焊接高级技师和中冶宝钢焊接技术领域资深的内训师,张晓东每个月为焊接技师、高级工的取证考试开展培训,并常常应邀担任焊接技术职称评定的专家评委和各类焊接技能比赛的裁判,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重积累,更能洞悉学员的优势和短板。
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只有将经验、技能传授给更多人,才能打造出更多的焊接精英团队,为冶金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工作之余,他将自己的焊工技艺和理念总结成体系教程,无偿提供给学生和工人。在工作中,他更是将生产和教学相结合,竭尽所能在班组内开展“传帮带”工作,从新员工握焊枪开始,手把手传授操作技巧,将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倾囊相授。
在他的带领下,焊接工作室在焊接技术方面形成浓厚的“学、比、赶、超”的氛围。他每年培训的电焊工达100余人次,其中已有16人获得高级技师和技师证书、20余人获得高级工证书。他带教的徒弟中有人获得全国建设系统比武第八名、上海市职业技能金奖、上海市“优秀农民工”称号,有2人获宝山区焊工比武第一名,更有多人获宝钢设备系统技术比武前三名。如今,这些学员已遍布国内多个行业,并成为各行各业焊接领域的“领头兵”,让他“聚在一起一堆火,散到四方“漫天星”的理念得以照进现实,更让他以无限的热情继续为培养焊接技术的接班人才进行不懈的努力。
探索者——用大力有余,入细心愈研
守正创新,精业笃行。张晓东在精进于焊接技艺的同时,也始终用保持着创新探索的勇气。
他注重经常性地处理现场焊接难题,在开拓智慧检修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卸船机大型斜拉梁的修复中,他利用自己的专利技术,对断裂的斜拉梁进行了在线修复,节约工期近7天;他开发的氧枪对中安装装置大大地提高了氧枪喷头的修理质量;开发的滚筒托圈在线修复法节约施工时间近7天、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万;开发的三点球面厚板焊接工艺使转炉提前20天投入生产,创造千万元的经济效益;组织450吨大型行车梁断裂抢修得到行业内专家的好评;发明的大型方形梁矫正装置使大型港机提前15天投入生产;组织实施的21项焊接工艺评定为公司获得的特种设备安装检修资质起到关键性作用。
同时,他也不断加强经验总结和理论归纳。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功参与研发大型转炉检修工艺,经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先进;编制的《大型转炉托圈的裂纹修复》在全国冶金建设系统QC成果发表中,获得一等奖;编写的七篇论文先后在国内的专业核心杂志上进行发表,发明的RH浸渍管专用焊割装置、大型钢梁的矫正装置、氧枪的对中安装装置等三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二项的专利技术申请得到受理;参与编撰的《检修工艺链—焊接篇》被作为公司的企业标准。
匠气易达,匠心难求。正是对工作的极度负责、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对创新的矢志不渝、对传承的无私奉献,才让张晓东始终坚守着“匠艺”与“匠心”,树立起这一面党员先锋的旗帜、劳模工匠的旗帜、技术能手的旗帜。
(李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