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他们也是此次获评“2021中国建造匠心年度人物”的16名杰出行业代表,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筑境设计主持人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崔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冰壶赛场设计总负责人郑方,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首席专家)、工程研究总院院长龚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李久林,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原主任、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成员李永革,古建瓦石独立分支学科创始人刘大可,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向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传承人朱炳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首批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徐朝兴,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孟剑锋,自然造物&自然公社创始人张书雁。
“今天拿到这个奖的时候手有一些颤抖,为什么颤抖呢?我们过去很多老前辈,老师傅,老先生们,他们没有得到这样的奖项,我今天不是为我个人拿奖,我也同时是替老前辈老先生们在拿这份奖。文物建筑修缮这一行,我感觉一辈子没有干够,同时这一辈子也干不够,不可能都学全了,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蕴含太深了,只有一辈子兢兢业业去钻研,去学习,使之传承下去,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原主任李永革说。
传承大国匠心,培育工匠精神
从这些从不同行业涌现出来的大国工匠身上,我们能发现他们最闪亮的共同之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种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这次活动上,有三位获奖嘉宾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们从自己所专注的工作出发,阐述自己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认为,作为一位成熟的建筑师应该具有关注到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能力。
他说,面对2035年甚至更长远的目标规划,城市复兴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空间的变化,同时还是文化的传承、社会活力的强化,以及经济和科技全方位的创新和推动。要以持续的城市更新来推动城市复兴的进程。同时,城市更新的内涵还可以再扩大,不仅限制于物质空间理念,还应该让城市更多机能复兴和再生。
“可持续策略是设计和建造场馆的核心理念。”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冰壶赛场设计总负责人郑方表示,“可持续·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的愿景,冬奥会所有场馆的设计和建设都以“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目标展开。
中国铜建筑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传承人朱炳仁说:“我希望建一座‘铜宫’留给历史,‘铜宫’是建筑科技、建筑结构、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环保等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是一代人自豪与奋发的建筑群。”
他们虽然所处行业不同,但都是在以追求专注与极致的工匠精神改变着社会,引领行业发展。安然于无闻,执着于真知。传承大国匠心,培育工匠精神,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使然,也必然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本次活动由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