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上海特色,对标世界一流。2月17日,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推进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办。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按下启动按钮,会上发布了《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
上海自2010年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以来,“设计之都”建设成效显著,2021年总产出超过1.2万亿元,增速近20%,优秀设计企业、设计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设计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国内影响力日益增强。进入新发展阶段,上海正对标全球顶尖城市,加强创意设计产业与国家战略对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打造“设计创新型城市”上海模式。同时,充分发挥设计赋能效应,增强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加快推动设计理念和设计服务融入城市产业发展、空间环境、公共服务、民众生活、城市品牌等。上海还着力构筑设计生态体系,全力打响“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品牌,促进全球优质设计要素集聚,打造国内外优秀设计首发地、“设计+”新业态新模式策源地,整体推进工业、建筑、时尚、数字、服务“五大设计”发展。
会议指出,上海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向世界一流目标迈进;着力加强创意设计产业与国家战略对接,在助力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发展“五型经济”过程中,提升产业自身的发展能级;坚持新发展理念,对标全球顶尖城市,加快打造“设计创新型城市”上海模式,依托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加强交流合作,切实对外讲好上海故事。
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设计赋能效应,增强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加快推动设计理念和设计服务融入城市产业发展、空间环境、公共服务、民众生活、城市品牌等各个维度,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能治理,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上海还要着力构筑设计生态体系,合力共建设计之都;全力打响“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品牌,促进全球优质设计要素集聚,打造国内外优秀设计首发地、“设计+”新业态新模式策源地;加强市区协同,整体推进工业、建筑、时尚、数字、服务“五大设计”发展,引导行业组织、产业园区、相关企业等积极发力,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设计创新生态体系。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解读《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阐述世界一流建设目标、“设计创新型城市”五维架构、“四链八要素”生态体系和三大保障措施。
《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设计产业繁荣、品牌卓越、生态活跃、氛围浓郁的“设计之都”;到2030年,上海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设计之都”。
会上,各界代表都对上海建设“设计之都”提出倡议。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表示,同济大学将致力于“人工智能”+“设计创意”,打造“创新设计和智能制造”一流学科群,开启设计元宇宙时代,为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提出,东华大学将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时尚科技人才,定义时尚潮流,立足科技前沿,用色彩和数字绘就上海设计之都和时尚之都蓝图。
静安区区长王华表示,静安区将全力支持上海设计周落地静安,聚力打造融创意设计、时尚消费、文化体验、科技创新为一体的“设计之都示范区”。
华建集团董事长顾伟华表示,华建集团将秉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助力城市更新,践行绿色低碳,聚焦数字赋能,设计可阅读的建筑,打造有温度的城市。
会议发布2022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宣介视频,启动“国际设计百人”组织筹建和“前沿设计创新奖”运行。
2月17日-18日,还举办了以“上海设计之都建设”“设计打造活力城市空间”“设计驱动产业创新发展”为题的三场高峰论坛,邀请设计领域各方代表共论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路径。
同时大会还发布了上海设计周新十年规划,签署战略合作和共创协议,聘任上海国际建筑设计智库和双碳创新智库专家,为新一批市级设计创新中心和设计引领示范企业授牌。 (赵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