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筑产业现代化

上海绿色建筑发展再提速

新建国家机关办公楼不得低于二星级标准 全市推广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近日,《上海市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方案》通过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正式印发。《行动方案》贯彻落实国家及该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政策,强调公共机构作为重点领域,要带头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3年,上海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71万吨标准煤以内,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320万吨以内,太阳能光伏装机峰值功率达5万千瓦,预估年发电约5000万度电。实现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降低3%、3.6%和4.2%,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较2020年降低4.2%。

《行动方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9大工程36项工作任务。其中,针对绿色建筑工程,《行动方案》提出三大具体工作事项:

一是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统筹兼顾建设投资和运行效益,带头使用绿色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合理适度提高新建公共建筑的节能低碳相关投入。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5000平方米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应当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和能耗限额设计、建造和运营,其他新建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基本级和能耗限额设计、建造和运营。提升新建投运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达到同类建筑先进值的比例。推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等智能化技术应用,持续推进绿色建筑竣工及运行评价。探索推进新建、扩建、改建公共机构建筑按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净零能耗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行。

二是推进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稳步推进办公用房调整、处置、减量化以及装修改造。建立健全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资金稳定投入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机制,鼓励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总结前期试点工作成熟经验,在全市推广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编制长三角机关办公建筑绿色更新评价指南并宣贯推广。到2023年,推进60个以上的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推进90个以上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项目。到2023年,力争完成市区两级公共机构6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调适、节能和绿色化改造。

三是推进建筑需求响应改造。公共机构绿色建筑应积极推进建筑负荷柔性改造工作,逐步开展电力需求响应试点,构建“城市电仓”,探索建设虚拟电厂,进一步优化负荷资源柔性配置,适应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充分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正常消纳,实现“削峰填谷”,缓解电网运行压力。到2023年在全市实现20家公共机构需求响应改造,实现虚拟电厂功能,积极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工作。

此外,在新能源利用工程方面,《行动方案》还指出,率先在市区两级党政机关、高校、大型医院等机构推广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探索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公共机构建筑。到2023年,全市公共机构光伏项目新增装机容量5万千瓦,全市推广90家公共机构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热水项目,推动60家公共机构安装可再生能源智慧路灯。同时,还要结合公共机构新建以及既有建筑维护结构改造工作,在有条件的建筑,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再生能源,创新试点光伏建筑一体化、微型风机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建设。结合建筑景观要求,选取不同类型的光伏组件,进行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试点。探索微型风机与建筑一体化结合的形式,开展风电建筑一体化项目的试点。到2023年,全市公共机构推动15个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试点项目建设,并逐步推广至全市有条件的公共机构。 (记者 徐敏)

2022-02-24 徐敏 新建国家机关办公楼不得低于二星级标准 全市推广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158.html 1 3 上海绿色建筑发展再提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