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筑产业现代化

上海青浦首座高架路崧泽高架路主线正式通车

“上跨下穿”打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通道

□通讯员 潘立玮 张雨昕

作为快速连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青浦新城的重要“大动脉”、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万亿产业带的重要“创新轴”,日前,上海青浦区首座高架路——崧泽高架路主线正式通车。

崧泽高架路主线项目(崧泽高架西延伸项目)总体长度18公里,东起崧泽高架路G15立交以东收费站,西至漕盈路。其中,高架主线范围华徐公路至胜利路段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承建崧泽高架西延伸项目1标段和3标段,西起崧复路西侧、东至G15收费站,全长11.4公里。它是青浦连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发展轴,是青浦新城与上海中心城区之间沟通联系的快速通道,更是面向长三角地区,衔接苏州、昆山的重要通道。

作为青浦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高架路,该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就牵动着社会各界老百姓的心。上海建工五建集团秉承“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历时四年时间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精吊细筑,立起崧泽新高度

在高架主线施工中,项目团队遇到的最大难点在于要历经多次高难度“上跨下穿”——跨地面道路、跨G15沈海高速、跨既有匝道的四层立交等,以及下穿高压线。在高架主线上跨G15沈海高速四层立交是一次高难度的吊装,吊装空间狭小、高度高,对技术和组织要求之高在整个上海区域非常少见。为在仅有的30分钟高速路封闭时段中一次性实现G15高速路正上方的钢箱梁吊装,项目团队采用了“双机抬吊”和“空中接力”相结合的方法,在空中实现跨径49米、130吨主体钢箱梁的提升、转体、再提升、再转体等一系列高难度作业,堪称“极限挑战”。

施工中,项目团队以五建核心技术优势之一的绿色施工技术和PC施工技术,预制装配工艺进行钢箱梁施工,预制构件在工厂加工、现场拼装的方式,既满足了居民的安全通行,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中产生的噪音和扬尘污染也明显降低了,真正做到在“造路为民”的同时“让路于民”。

越线跨河,能工巧匠绘新图

崧泽高架西延伸段项目的所有重要路段都设置了上下匝道或互通立交,四面八方的车辆在这里转切换位,最终形成错落相连又并行不悖的路网。

建设中,高架主线还跨越了10多条河道。通过解决了河道河底淤泥多、壅水严重等地质条件,在不影响主线高架、平行匝道桥梁等情况下,项目团队顺利完成了拼宽桥4座、新建桥梁3座。尤其是主线最后一跨钢箱梁吊装在跨越新通波塘时,钢箱梁吊装位置上方紧邻高压线,新通波塘又是一条通航的河道。为此,项目团队反复计算、优化施工方案,最终通过降低吊车的臂长、优化吊点,保障了吊顶与高压线安全临界点的距离。就这样,通过现场多线作战的灵活方案、见缝插针式的铺开作业,这支市政先锋军既确保了吊装精度,又展现了上海建工速度。

携手共建,民生工程入民心

项目党支部依托项目党建联建平台,积极与沿线街镇、管线权属单位对接,通过“党建联建、平安共建”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加强互联互动、沟通协作,共同护航工程建设任务,着力打造形象良好、质量过硬、市民满意的口碑工程。

比如,联合业主方青发集团开展了“护航长虹贺华诞、齐心协力谱新篇”活动,特邀崧泽高架沿线村居共建单位代表开展拔河比赛等活动,增进了与周边居民的友谊。每逢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加强与周边居民“面对面”接触、“心连心”交流,真真切切地使他们感受到来自五建集团的关怀和温暖,营造“围墙内外是一家”的良好氛围。

2022-02-24 □通讯员 潘立玮 张雨昕 上海青浦首座高架路崧泽高架路主线正式通车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159.html 1 3 “上跨下穿”打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通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