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理享·家·生活租赁住宅国际方案征集竞赛”收官

□本报记者 吴真平

“租售并举”时代,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让租赁住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成为当务之急。以此为目标的“理享·家·生活租赁住宅国际方案征集竞赛”日前收官。

由宁波万科主办、世界建筑杂志社承办的“理享·家·生活租赁住宅国际方案征集竞赛”,以宁波万科项目为背景,在给定设计指标基础上展开。参赛人通过定义客群肖像,以全周期设计为命题回应租赁住宅问题,分析推演出不同单元户型在符合国家住宅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对未来租赁住宅的楼栋、公共区域、户型和套内空间进行创造性设计。2月25日,该竞赛终评会在宁波万科总部召开,评选出方案的优胜奖、佳作奖、入围奖及网络最佳人气奖。

主办方介绍,本次竞赛强调设计结合研究,参赛建筑师对宁波市的租赁人群进行画像分析,并针对目标人群设计出既经济实惠、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又能提供符合未来生活场景的共享空间。

入围的16组参赛建筑师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通过一整天答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青年建筑师对未来租赁住宅设计的学术思考。此次参赛队伍中既有独立设计师,又有建筑院校的学生、老师。有的方案着力满足25岁至35岁青年群体对优质生活的畅想,有的方案从保障全龄段群体的居住需求出发,具备灵活划分的空间可能性。

此次竞赛评委阵容强大,邀请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燕珉,居住研究教育专家逯薇,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青山周平,清华大学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导师王硕,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院长助理张昕楠,雅诗阁中国区产品与技术服务部副总裁徐若兰,万科集团万晟产品能力中心总建筑师付志强,万科集团上海区域设计合伙人、宁波万科设计总监杨耀阳担任评委。

每个评委关注的重点又有不同。比如青山周平关注租赁住宅与商业住宅的侧重点;徐若兰女士关注方案设计理念与租赁住宅实际运营的落差;周燕珉教授则认为优秀的方案不是概念的堆砌,平面图的表达是否清晰,很能体现建筑师的功底。付志强说,“这次竞赛方案中体现出两个极端,一种非常贴近现实,方案成熟立即可以拿来用,但是我们希望在现实中又有突破;另一种非常‘悬浮’,充分表达了对未来生活场景的想象。”

评委会对16组入围作品进行打分和投票,经全体评委会成员投票和讨论决定后,张浩、孙书剑、王鑫的设计作品“家外之家”获得优胜奖,王吟秋、郑思雨的设计作品“后疫情时代全生命周期租赁社区”与王冉星、张雨、耿凯璐(指导教师:宗士淳,宋祎琳)的设计作品“基于功能复合的共享住宅设计研究”荣获佳作奖。

“家外之家”的设计者是一群从欧洲回国的初创团队,此前在欧洲有过住宅设计的经验,他们在欧洲的项目就是以租赁住宅为主。他们看到国内住宅转型租赁住宅的发展趋势,就尝试把积累的关于共享住宅的经验“内化”。评委对他们的方案给予高度评价:“将共享空间和居住空间在面积形态上进行平衡,达到良好的居住体验。平面结合交通核心位置,在各层创造出多样的共享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居住环境。设计得体且有控制,并在平面、立面及室内材料等方面都有高水平的表达。”

获得佳作奖的两个方案也可圈可点。方案“后疫情时代全生命周期租赁社区”的设计师希望将空间尽可能释放给使用者,让事件能够自然地在这些空间中展开,让使用空间的人感到愉悦。评委点评:“作品在策划方面,综合考虑居住者全生命周期、投资方经济回报、运营方后期效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执行度。”

方案“基于功能复合的共享住宅设计研究”的设计师将艺术与居住复合共享的理念介入设计之中,作为对共享住宅的尝试和实践,也为复合空间住宅提供一种基于理想和现实建造相结合的可能性。评委认为:“让居住者们自己去参与性地安排生活环境,将租赁住宅变成自己心中的理想家,解决了年轻人租赁选择困难的问题。”

获奖名单揭晓后,主办方和专家评委为优胜奖、佳作奖、12名入围奖和网络最佳人气奖作品进行颁奖,整个竞赛也正式落下帷幕。

2022-03-07 吴真平 □本报记者 吴真平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277.html 1 3 “理享·家·生活租赁住宅国际方案征集竞赛”收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