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惠成 胡婧琛)16岁到工地学习砌墙,20岁获得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优胜奖,23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连续多年提出的建议都与农民工群体有关。
当前,我国正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进一步完善工匠培育机制、发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具有重要作用。邹彬代表认为,这需要政企两个主体长期共同努力,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尊崇质量,创造质量,共享质量。具体为:
一是加强新时代工匠人才的培育,进一步落实企业办校的相关激励政策。当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蓝图已经绘就,应进一步发挥国有大型央企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抓紧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合式激励和企业办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拨付问题,引导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鼓励大型企业办好企业大学,助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产业大军,培养培育好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专精特新工匠人才。
二是加强新时代建筑工匠人才保障,进一步营造发扬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建议政府主导,市场竞争中提高质量的准入门槛,产品和服务优质能优价,优则胜、劣则汰,进一步完善技工等级晋升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建立学历、技能证书互认制度,加大对工匠人才的权益保障。另一方面,聚焦质量提升,引导企业为主体、员工为主干。企业要做“百年老店”实施质量兴企战略、员工赋能计划、专业精进行动,员工要做“专业人士”树立较真的态度、遵循认真的作风、坚持长期的思想。
除了进一步完善工匠培育机制,邹彬代表还关心城市更新行动。为进一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邹彬代表建议应由政府主导、企业推动、社会参与,综合施策,形成合力,见效落地。具体为:
一是政府主导是前提,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相关规划。城市更新,规划先行,建议尽快编制城市更新总体规划和项目规划。城市更新与人民宜居宜业、城市承载力提高等结合紧密。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城市建设总体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阶段的再开发过程,促进资本、土地等要素根据市场规律和国家发展需求进行优化再配置,从源头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
二是模式合理是保障,进一步促使城市更新项目更有生命力。城市更新工程对实施主体的投融资能力要求较高。推进城市更新项目的科学分类,构建可行的收益回报机制,选择匹配的投融资模式,是城市更新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