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建筑人物

“N+1”导师带徒 着力培养建筑复合型人才

——记中交二航局建筑有限公司东北中交城项目施工员许亮

许亮是中交二航局建筑有限公司在东北中交城项目2021届唯一入职的大学生,学的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入职后,经过与许亮的沟通,该公司打破“一师一徒”的常规思路,为其配备了分管工程的项目副经理刘泳锌、项目总工衣晓庆以及负责机电的工程师付财奇,作为他的师傅。经过近一年的时间,许亮在现场各项工作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已经逐渐成为项目现场管理的骨干。

自去年开始,东北中交城项目对“导师带徒”制度进行了创新,实行“N+1”导师带徒模式,即多位师傅对应一个徒弟,对青年员工进行全方位培养和关怀,走出了一条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

全面培养,按需调整侧重点

许亮刚来时,项目主要还处于主体施工阶段,因此他作为项目施工员,协同师兄李金梁负责项目1号B和5号的管理,并配合参与到各项施工的质检工作之中。

今年,该项目主体基本完工,机电方面工作逐渐增多,同时项目关注到公司缺少机电方面的人才,所以为了他职业发展的考虑,在与许亮沟通后,项目部将他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机电工作上。虽然机电工作具有专业性更强、工作内容更加复杂等特点,但由于他的肯干好学,以及前期施工和质检方面的经验积累,促使他迅速进入了现场机电管理的角色之中。现在的许亮,已经逐渐成为现场的“万金油”,哪有缺人手,他就会补位到哪里。“多对一的导师带徒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对青年员工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且根据公司每个阶段对各方面人才的需要,及时调整培养侧重点,做到公司与员工自身发展的双赢。”该项目书记王威说道。

全面把控现场,提升管理效率

因为现场各个环节的工作许亮都有参与,而施工、质检、安全等工作本身又是互相关联的,所以这一方面可以让他能够对现场管理的一些规定和要求理解地更加深入。另一方面他自己在安排一些工作时,也能够做到更加全面地去考虑问题,做出更加准确地判断,提升管理效率。比如有一次,1号B劳务班组工人在做电箱预留洞开槽时,因为疏忽大意,将正常应该是距离地面165厘米高度的电箱预留洞,看成了155厘米。许亮到现场一看高度就觉得有问题,用尺子一量高度155厘米,因为机电方面的图纸他每天晚上都会研究,这是机电师傅布置给他的任务,他清晰地记得高度应该是165厘米。正是因为他发现及时,才避免了后期大面积返工,得到了劳务队伍的一致好评。

迅速融入项目,缩短员工适应期

性格内向的许亮,在来项目工作前,还有些许顾虑,担心会出现难以融入或不适应工作环境等问题。但是“N+1”导师带徒模式,让他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些问题。因为师傅多,所以许亮的师兄也很多。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办公室,由于他和项目很多人都会存在工作交集,所以相互之间的沟通就会很频繁,自然而然就融入了项目的氛围之中。

“感觉项目每个同事都是我的亲人,而我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虽然工作很苦,但是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痛并快乐着,真要感谢项目对我的培养。”许亮说道。原本白皙的他,经过大半年的风吹日晒,皮肤已经变得黝黑发亮,整个人也没有了刚来时的畏畏缩缩,变得特别自信,说话时在皮肤衬托下的一口大白牙,也显得格外亮眼。

“N+1”导师带徒模式的实行,对于新人的成长和归属感的增强都有着非常好的作用。项目经理方声斌说道:“这种模式的新人培养,对想要积极进步的青年员工,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作用,不但让他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抗压能力。项目希望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为大家的职业发展负责,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2022-03-31 ——记中交二航局建筑有限公司东北中交城项目施工员许亮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546.html 1 3 “N+1”导师带徒 着力培养建筑复合型人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