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中建安装助力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

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怀抱中,湛蓝平静的渤海湾镶嵌在两个半岛的海岸线上。近年来,随着环渤海湾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落地,渤海湾又一次掀起生机勃发的春潮。

近日,中建安装一公司承建的天津渤化“两化”搬迁改造80万吨/年PVC项目一次投产成功,标志着天津“两化”搬迁项目试生产全面启动。全面投产后,聚氯乙烯反应装置生产能力将达80万吨/年,进一步优化天津市石化产业布局,促进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天津南港工业区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为全国城市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提供“样板”。 其中,中建安装承建的专用罐区EPC总承包项目已于2021年11月投用,承建的10万吨/年双氧水总承包项目正处于联动调试阶段。

从盐碱滩涂到九通一平,从凤毛麟角到塔罐林立,数千名中建安装人在夜以继日地奋战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节点,在“军魂匠心”精神的齿轮旋转中,带动项目快速落地成型,推动天津南港工业区的发展与改变。

勇担使命 破解“化工围城”

该搬迁项目涉及的天津化工厂和天津大沽化工属全国综合性大型化工制造企业,原厂区坐落在人口密集的汉沽和塘沽,被众多石化厂区包围,百姓叫苦不堪。为打破“化工围城”困境,2018年,天津市政府全力实施“两化”搬迁战略,在人口较为稀疏的南港区打造综合化工基地。中建安装接过“两化”整体搬迁和转型升级的接力棒,在天津南港工业区的海岸线上,助力绘就高端化、绿色化石化基地蓝图。

现在的南港,满载的货轮络绎不绝,炼塔林立直耸云霄,现代化的码头矗立岸边……“然而三年前,这片土地连一座房子、一条路都没有,海风很大,一下雨更是寸步难行。” 中建安装南港大项目部经理黄燕伟说。2018年9月,他们在南港专用罐区打下第一桩,开启了三年的建设之路;2019年4月,专用罐区进入主体结构施工,11月,主体全部完工;2020年5月,双氧水项目所有储罐单体完工,10月,项目核心塔器吊装就位;2021年1月,PVC项目厂区全面亮灯,10月,B生产线一次试车成功……如今,曾经的盐碱荒滩已焕然一新,一座世界级石化基地跃然于海上。

攻坚克难 高效绿色建造

项目采用绿色建造方法——乙烯法生产PVC单体,是目前国内产量最大的PVC单体装置,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尼鲁干燥床及国内容积最大的聚合釜装置。作为项目核心设备,聚合釜吊装过程也较为复杂,为节省建造工期,避免预留修复的质量隐患,项目团队摒弃常规侧边预留吊装方式,在主体框架完工后,自上而下贯穿吊装。“厂区框架结构障碍物较多,为防止吊装碰撞,我们在每个楼层都设置防碰撞预警监测,确保吊装安全性和精准度。” 项目执行经理李道明说。此外,由于现场地面为填海造陆形成的沿海滩涂回填地基,土质极为松软,承载力无法满足吊装要求。为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组织人员以石料进行回填夯实,并采取钢板铺底,保证了地基处理的安全可靠,仅用4天时间就吊装完成16台聚合釜。

细致精准 筑牢安全防线

该项目在生产中涉及高危化学品的储存、输送、反应等过程,对设备及管道的洁净度要求极高。化工装置吹扫可清除施工过程中的残留杂质,消除化学反应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是装置运行前的重要环节。天津的冬天,气温降到零下8摄氏度,在低温环境下吹扫,管道发生撞击与位移的几率较大。为提高安全性和施工效率,项目团队在夜里进行蒸汽暖管,白天开启吹扫,昼夜不停,极大地提高了吹扫效率。

李欣宇是一位“95后”的技术员,他主动承担起这次的蒸汽吹扫任务。在吹扫前,他跑遍厂区的每一处角落,对蒸汽管道、管件、管支架等做详细检查,确认牢固可靠。吹扫过程中,如果供应的蒸汽流量不稳定,就会影响吹扫效果和爆破质量。一天深夜,流量突然增大,主管最大的安全阀发出了巨响,此时正在巡检的李欣宇没有慌乱,立即查看流量数据,并联系调度,把主管蒸汽的流量降了下来,第一时间把分厂的界区蒸汽总阀关闭。他的沉着应对化解了本次危机,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全部的吹扫工作,确保装置安全运行。

对于一个项目,一个施工班组来说,有一个人,能够在关键时刻沉着应对,独当一面,及时破解阻碍项目发展的难题,这就是身边的英雄吧!在中国安装公司开拓市场的新征程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李欣宇一样的人,默默奋斗,无私奉献着。 (钟安)

2022-05-19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6820.html 1 3 中建安装助力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