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玉明
《中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5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黄奇帆、王铁宏、朱岩、王广斌领衔编著,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建、中铁、建研院、筑集采、广联达等从事建筑产业数字化研究和实践的优秀专家和企业家共同执笔,荟萃了当今中国建筑业最优秀的一批中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新形势下,推动建筑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
建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按产业规模分析,2021年全国建筑产业总产值达到29.31万亿元。按劳动力分析,全产业就业规模超过5283万人。中国正处于建筑业发展的宝贵机遇期,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资源环境约束明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压力不断增大,碳中和碳达峰对建筑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书主要内容
该书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总体发展思路。主要围绕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两篇大文章,总结最新的实践经验和思考,对目前我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探索各具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方略,是中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创新宣言书和实践说明书。关键词:产业数字化(BIM、ERP、企业数字中台),数字产业化(+CIM、+供应链平台、+数字孪生、+AI智慧制造与智慧建造、+区块链),产业绿色化,装配式,碳达峰碳中和。
本书前言
研究报告从我国经济的宏观层面到中观层面全面分析了包括建筑产业在内的整个经济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必然性、紧迫性、创新性,正如黄奇帆在报告中论述的,“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但这个空间绝不是靠盖房子、修高速路来实现的。在第二个百年阶段,建筑产业必须要转变发展思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紧紧抓住新基建的历史机遇,创造建筑产业互联网新业态,改变建筑产业的商业模式,打造开创性的、万物互联时代的中国式数字建筑产业。”
关于产业数字化,当前突出的就是项目级BIM,企业级ERP,再加上企业级数字中台。研究报告分析指出:要深刻认识到BIM应用中存在着四个关键问题,一是自主引擎,即“卡脖子问题”;二是自主平台,即安全问题;三是贯通问题,强调全过程共享;四是价值问题,这是核心要义。企业级ERP应用就是要全面打通层级和打通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这会是又一场革命。关于ERP也要关注自主引擎和自主平台问题。
关于数字产业化,突出的就是抓好在BIM基础上的5个+问题,+CIM,即智慧城市;+供应链,发展供应链平台经济;+数字孪生,我国每年有28万项新开工项目,此外还有500万~700万项既有项目,都需要数字孪生技术以实现BIM大数据化并支撑CIM建设;+AI智慧建造,要强调是装配化的工厂智慧+现场智慧,是结构+机电+装饰装修全面智慧化;+区块链,将会是建筑产业诚信体系的一场革命。
研究报告还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发展与双碳战略实践、与建筑产业装配化发展。
关于与双碳战略实践,把握好双碳战略中的深层次问题,突出在重视碳达峰与建筑(运行)碳排放增量的关系以及碳中和与建造碳排放减量的关系。
关于建筑(运行)碳排放增量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要在碳达峰前解决好广阔的夏热冬冷地区人民群众新希望新要求——夏季制冷、冬季供暖、梅雨季除湿可能会产生的碳排放增量问题,这是一个结构性矛盾,必须早做判断,下大功夫、狠功夫、真功夫解决。如何破题,只有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等规模化发展。
关于建造碳排放减量问题,加快研究“建造碳排放计量与评价体系”。建筑产业是碳排放的最大产业,除了运行碳排放,就是建造碳排放,包括建造所用材料和运输的碳排放以及施工组织过程的碳排放。要抓紧推动从工程量计算到碳排放因子计算,从制定建造碳排放设计指南到设计标准,再到设计软件的研究。
关于与装配化发展,先突出于装配化+上,+BIM、+EPC、+超低能耗。后则要突出于装配化+AI上。
研究报告通篇体现了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可以说,它是中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创新的宣言书,又是实践的说明书,每一位作者都是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创新传播者、实践行动派。相信,研究报告一定令广大读者特别是对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仍有诸多困惑的同志顿感拨云见日,找到可资借鉴、可予对标的重要信息。中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未来已来,期中国建筑业同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起向未来!
该书30万字,平装本重47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