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设计科学大会于5月28日至29日在线上举行。
设计科学是在人造产物形成并帮助解决人的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对人造产物的科学研究与创造。本次国际会议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世界建筑》杂志支持,力求在不同行业从事设计的有识之士之间建立一个沟通交流设计科学的平台,围绕各自专业的共同价值进行关于设计科学的对话,分享创造性专业设计过程中的知识与经验。
5月28日,清华设计科学大会正式开幕,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教授杨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张悦在会上致辞,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张利主持会议。来自国内外建筑学、工程学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为大会带来多场高质量的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王光谦做《水圈动力学与城市特大暴雨防御》主旨演讲。他例举了去年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我国城市暴雨洪涝已成为常态,必须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对城市防洪减灾的显著影响。接着他又阐述水圈理论构想以及水圈应用,说明在致灾暴雨水汽输送路径上提前诱导降水的方法。
曾任国际建筑师协会主席和美国建筑师协会主席的托马斯·沃尼尔分享了《数字捕捉 机器学习》的演讲,通过数字化手段研究分析,3D打印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聂建国带来《工程实践的启示与结构设计创新》的演讲。他指出:结构选型和结构体系至关重要,追求“新、奇、特”视觉冲击而不合理的结构体系,会导致使用功能差、构造复杂、施工困难、造价高、耐久性等问题。选择合理的结构选型和结构体系有赖于结构师的专业水平和创新意识,避免不合理的结构选型和结构体系有赖于建筑师与结构师的紧密配合。
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负责人、教授卡洛·拉蒂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案例,阐述城市规划、交通与项目的密切联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展示了海口南洋风骑楼老街区整饬与再生设计案例,设计团队通过现场调研、色彩修复,再现“一楼一色”风貌,同时又新建牌楼,形成新与旧并存的城市界面。
前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副主席克里斯·威廉姆逊以象限图示阐述了设计从理念到落地实现的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分享了建筑专业学生空间能力测试与设计能力培养研究成果。
Google用户体验设计负责人戴维·霍格回顾了设计科学的缘起、发展历程,指出设计科学是以科学方式应用到设计过程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的演讲围绕城市空间与文化多样性、空间基因的科学研究与设计应用展开,他通过苏州案例和雄安新区案例,解析空间基因研究成果。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来人居研究院院长彼得·罗素关注能源挑战,他分享了一个自行车改造案例,通过改造自行车后轮的结构,实现更轻快、更节能的城市通勤方式。
5月29日,本次国际会议的四个分论坛同时进行。分论坛“全尺度空间干预中的设计科学”就大数据城市设计、社区治理、人因设计、元宇宙、数字建筑进行讨论;分论坛“理论与历史研究中的设计科学”聚焦科学理念在理论与历史中的呈现、发展与演变,以及未来理论视野中科学的可能拓展方向;分论坛“碳中和与绿色建筑设计科学”探讨碳中和、绿色建筑领域设计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与未来趋势;分论坛“设计科学的跨界启示”从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的角度探讨设计科学的发展途径,涉及微观、中宏观的多学科、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