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建筑人物

“我是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

—记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安装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王友明

□徐世荫 杨恒文

今年春节长假刚过,上海疫情突起。自3月12日起,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安装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王友明一直率队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隔离设施建设的第一线。同事们评价王友明在疫情防控日子里的援建之路,用了16个字来总结:身先士卒、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坚持到底。

在上海龙吴路徐汇建设者之家项目,他连续5天4夜不眠不休,不间断协调物资、人员、机械、交通,在一线紧盯施工进度、质量,感觉滞后就亲自接电缆、运物资,同时时刻不忘给同事们鼓劲加油。实在困得撑不住,就依傍着旁边堆放的材料眯一会儿。因受多日的暴雨影响,松软泥泞的泥土难以开挖,但王友明临危受命的6栋板房的施工总体节奏始终没有慢下来。王友明和他率领的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安装分公司应急隔离设施建设团队,在种种不利条件下,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最终应急隔离设施项目如期完成,完美阐释了央企的铁军精神,也为后续的援建任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4月4日晚上,光明一期项目决战的前夕,王友明和安装团队参建将士受命等待在施工现场为凌晨2点的通电亮灯做准备。夜里11点半,接局里紧急通知,要求安装团队去临港洋山保税区集中收治点支援局内其他兄弟单位,仅一天工期,需完成四个缓冲区的安装施工内容。军令如山,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要求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王友明在给现场其他人员交代完重点工作以后,连夜带领团队赶赴洋山港。随后,马不停蹄,用23个小时完成了洋山港缓冲区的机电工作,还帮助兄弟单位完成了70余台风机配电箱的安装及接线,为洋山保税区集中收治点项目的顺利交付创造了条件,得到兄弟单位的高度赞扬及局领导的好评。

在临港项目接近尾声时,王友明又接到了一个意义重大的任务——全力投入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改造项目。4月6日,王友明率大部队开赴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项目。此时,连续作业的王友明和他的安装团队处于高度疲惫的状态。担任总协调的王友明累到打着打着电话就瘫睡在身边的台阶上。在进度、身体、精神等多重压力下,个别同事出现厌战情绪。王友明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他告诫大伙:现在正是上海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当国家、人民面临突如其来的特殊困难的时候,我们央企铁军不勇于担当,靠谁来担当?我们“要把每一次任务都当作最后一次冲锋”。

靠着这种毫无保留、全力以赴的精神,王友明和安装团队在4月8日早上6:30完成了缓冲区通电,比内控目标还提前了两个小时。

在浦东新区唐镇方舱医院建设的时候,由于工作界面的变化,安装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原来富裕的劳动力也在这时显得有点捉襟见肘,面对临时调入的不稳定性,王友明组织管理人员组成青年突击队,亲自和大家一起拉设电缆,他那“一二,一二”的口号声一直回响在团队的耳边,带动了节奏也激励了大家的斗志。从晚上7点到11点,两支青年突击队总共拉设了1400米长的电缆,各栋建筑和室外排水设备的电力得到了保障,也为唐镇方舱的交付奠定了胜局。

一个多月里,王友明总计协调运送物资车辆200余班次,工人4000人,材料设备累计金额过亿元,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时刻冲锋在前,亮起无数方舱的照明,也亮起了安装人心里的那道光。

有一天,局里要求每个公司交一个短视频,选一个抗疫先进人物,说一句话就行。安装公司决定选王友明。

当摄制人员找到王友明的时候,他正在和负责5.2馆北侧的项目经理蹲在地上,讨论工作计划。听说有摄制人员来到现场要拍王友明的短视频,王友明的同事们翻出了许多平时偷拍的关于王友明工作中的照片和视频。同事们曾拍到他坐在各种地方睡觉的照片,甚至有一张就在废料堆旁他睡着了,让人看了觉得好笑又心疼。至于干活的时候,他更是把自己当“小工”:带着大家拉电缆、亲自搬运材料入库、亲自剥电缆皮、压电缆头,踩着梯子给集装箱拉临电……摄制人员由衷地发出感叹:“如果不是耳闻目睹,很难想象一个堂堂央企的中层干部会是真的这样身先士卒。”

回过神来,摄制人员对王友明说明来意,请他帮忙、配合,拍个视频。王友明爽快地答应了。几分钟时间视频就拍完了。后来,王友明视屏中的一个片段在中建八局、中建集团的宣传片里都被反复使用。在那个片段里,王友明的声音分外清晰而铿锵有力,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

2022-06-16 徐世荫 —记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安装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王友明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7124.html 1 3 “我是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