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综合

“房屋病”与住房“常见病”不是一回事

——上海交大生活环境综合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杰访谈录

□本报记者 张玉明

刘杰先生是中国人居环境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术泰斗。几十年来,他潜心研究,著述甚多。日前,刘老师就近来读者咨询甚多的“房屋病”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以下是刘老师答记者问要点实录。

“房屋病”不是通常所说的住房“常见病”

在我国,人们大多觉得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能给人带来保障和安全感,认为住宅十分重要。拥有自己的房子是许多人一生奋斗的目标。但是,当人们花费自己毕生的积蓄终于购买到自己的一套房子时,最担心的问题是房子质量有问题。事实是,有许多人确实“中枪”了。现在,很多人购房时,很注重住宅工程质量,宁化稍多的钱去买在根治住宅“常见病”方面口碑好的开发商所开发、在根治住宅“常见病”方面业绩好的施工企业所施工的商品房。然而,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被忽视了:“房屋病”。

“房屋病”与住宅常见病完全是两回事。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病”是指住宅工程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常见的工程质量缺陷。主要问题有:(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二)填充墙墙面裂缝;(三)混凝土、砖砌体墙面抹灰裂缝;(四)外墙外保温墙面裂缝、渗漏;(五)外窗渗漏;(六)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七)屋面渗漏;(八)栏杆、扶手施工不符合要求;(九)安全玻璃施工不符合要求;(十)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超差;(十一)地漏安装不规范,水封深度不足;(十二)散热器安装不规范,散热器支管渗漏;(十三)地面辐射采暖安装不规范;(十四)通风、空调风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十五)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做法不规范;(十六)金属配管及桥架电气接地(含跨接)不可靠;(十七)新型电气金属导管机械联结不良;(十八)电气暗配管不通,管内穿线“死线”,金属线管有毛刺;(十九)户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落实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建立质量问题的激励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以防止、减少这类常见病的发生。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多措并举,严格督促各方责任主体严格落实质量责任,有效降低了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及信访投诉数量。有不少地区还逐渐形成“先验房后收房”模式:业主在验房过程中发现小问题能立即解决,如果遇现场无法即时解决的问题,确保一周内处理完毕。

在当前住房质量已普遍提高、达到相当高水平的情况下,住宅“常见病”已日渐式微,即便偶有发现,根据目前科技水平,处置也是比较容易的事。本文重点讨论的,是“房屋病”。“房屋病”不是指上述住宅工程质量“常见病”,不是指工程质量方面常见的缺陷;而是将人们因同房屋空间环境不协调而引起身体不适、亚健康、疾病或死亡等后果,通称为“房屋病”。

是谁发现了“房屋病”

我们的祖先早在数千年前就已注意到“房屋病”——人居环境对健康的影响问题。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著名的《周易》就是在那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周易》《黄帝内经》《山海经》并称“上古三大奇书”都有先哲对人居环境的研究的记述。

稍后堪舆学渐盛。堪舆学,即风水学,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学问。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后人研究“房屋病”者甚多,受《周易》、堪舆学影响甚大。易学、堪舆学等在当今社会都已不能照搬照抄。社会发展了,科研进步了,我们必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研究人居环境。

真正明确提出“房屋病”概念并相应形成空间环境生态学理论体系,是20世纪末。20世纪末,上海交通大学在多年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以现代科学知识为依托,确立了一门新学科——空间环境生态学。空间环境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是:住房,是一个与人接触最直接、影响人生最严重的空间环境。根据空间环境生态学的观点和实践发现,人在住房里,如果不能同住房环境(18类环境)相协调,人就会患染一种被称为“房屋病”的症状。上海交通大学在20世纪末正式出版了《空间环境生态学》大学教科书,以普及空间环境生态学科学知识,帮助人们加深对“房屋病”的理解。

空间环境生态学新学科的确立、“房屋病”概念的提出,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同。

“房屋病”的病理特征

“房屋病”,不是指工程施工质量造成的渗漏、开裂等看得见的缺陷。空间环境生态学,把人因同房屋空间环境不协调而引起身体不适、亚健康、疾病或死亡等后果,通称为“房屋病”。

“房屋病”的症状很多,我在几十年研究中遇到的各种实例,大抵可归纳为32种亚健康、疾病症状:情噪意烦,心绪不安,虚火旺盛,胸闷心乱;头疼颈直,易感疲惫,爱躺嗜睡,思绪迟钝;夜有所思,难以入睡,睡眠甚轻,神困身倦;夜多惊梦,不敢独眠,心虚胆小,醒时盗汗;手指麻木、连及肩背,疑为风湿,隐觉酸痛;腿脚不便,似关节炎,易跌易摔,行动迟缓;气血受阻,积生肿瘤,头昏脑木,心衰身瘫;眼花耳聋,记忆衰退,早生老态,寿命缩短。

不论是幼儿、青少年,还是中年、老年,都有患染“房屋病”的可能。形象地说,幼儿啼哭,儿童发育不良,少年学习成绩提不高,中青年体弱多病、未老先衰而夭折,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痴呆症等疾患的诱发而早逝……往往由“房屋病”引起。实践中发现:弱势人群中的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体力衰减的疾患者,对空间环境因素敏感的人,在不适应空间环境因素的情况下,最容易患染“房屋病”。

据调查,在中国,有70%的人患有房屋病病症,成为社会上形成次健康(亚健康)阶层的主要原因。

“房屋病”的产生原因

人同空间环境中的18种环境因素不相协调,从而导致人们患染了“房屋病”。它们涉及天、地、人、数、理、化……领域的数十门学科。

这些学科在空间环境方面所揭示的规律以及它们同人的健康之间相联系的规律,可以客观分析出患染“房屋病”的产生原因。

按照“空间环境生态学”的观点,综合起来说,有以下十八种:1.亮度环境;2.色彩环境;3.景观(构成)环境;4.声环境;5.空气水质环境;6.气流气压环境;7.振动环境;8.温湿度环境;9.不见光环境;10.不闻声环境;11.无嗅无味空气水质环境;12.无觉振动环境;13.电环境;14.磁环境;15.射线环境;16.万有引力(宇宙力)环境;17.方位环境;18.空间心理环境。

现实生活中“房屋病”的“制造者”往往是房地产界所依赖的进行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规划师、建筑师和装饰师们,同时还包括那些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房屋而成为“房屋病”的患者自己。

“房屋病”的防治方法

如遇到孩子们学习成绩下降、不稳定,如果孩子本身的智商并不低、营养并不差,孩子的老师教育的情况也很好……排除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时候,家长们应当思考一下:孩子是在什么样的房屋环境里生活和学习?请想一想:孩子睡不好觉,白天能有多少精神从事学习?孩子情绪急躁,怎能安安静静、集中精力从事学习?

孩子的“好动”症,也是典型的“房屋病”。它是由孩子所处的房屋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如果我们掌握了房屋环境对孩子产生影响的规律,调整其居住环境,使声环境、温湿度环境、气流气压环境、构成环境、方位环境互相协调,那么,孩子们的学业、成绩也就进步有望了。

许多疾病,从医学病理学的角度来看,都有一定的分科,表现为人体某一些部位的症状。心脏部位的疾病也不例外。长时间的环境影响,导致了人体的许多部位,处在这些环境的条件下运行。如果这些环境条件,不利于这些人体部位的运行,那么,这些人体部位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不能正常运行,也就可以说,不得不“带病”运行。再如果人们又不能承受这种“带病”运行的状态,就要表现为人体某一些部位的病症症状了,也就是我们所称呼的“房屋病”。

我认为,预防“房屋病”,首先要从住房设计做起。我们在1999年、2000年为上海市注册建筑师培训授课《住房建设与环境》、1999年全国建筑系系主任会议发言《注重建筑的科学性》以及在近十年里国内外上百次的学术报告《住房与健康》中,均受到建筑界的普遍欢迎,并希望能够听到对这门新学科的更为详细的介绍,争取掌握它,运用在设计中。

我们在设计评议中发现了大量问题,如:一个六百多栋别墅组成的小区,将会影响所有住房主人的健康;一个三百栋房屋的小区中使用的六种户型住房,竟有四种户型会让住房主人得病;一个农民城的设计,将导致进城居住的所有成年人和非成年人患染房屋病;一个由台湾设计师设计、还专门请风水先生看过的城市小区,用新学科的观点去评判,只能得“不及格”的结论……我们在小城镇建设培训班上,曾向数百位镇长呐喊过:目前农村建造的“三开间、三层楼”的设计,太害人了!我们见到好多人家,其住房装修是“花钱买罪受”。

当然,防治“房屋病”,不只是设计师的事,规划大师、建筑大师、装修工匠、包括住房主人本人,都应当引起充分注意,不要在懵懵懂懂中为滋生“房屋病”埋下祸根。这种状况,不只中国如此,世界各地都有如此……这是目前世界性的严酷现实。

既然“房屋病”作为人类的一个发现,正式提了出来,就应该高度重视对“房屋病”的研究。对“房屋病”防治的研究、教育、普及,亟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2-07-14 张玉明 ——上海交大生活环境综合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杰访谈录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7568.html 1 3 “房屋病”与住房“常见病”不是一回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