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材与装饰

管道“洋品牌”阵营面临洗牌

国内的管道市场,目前被两股力量分食,一是本土成长起来的品牌,其中不乏实力主角,比如中国联塑、伟星、金牛、金德、品升、龙胜、美尔固、日丰等;另一支力量则来自国外,包括洁水、阔盛、瑞好、微法、乔治费歇尔+GF+、威文、卫水宝等,约有数十家。

这些活跃在一线的国外品牌,主要来自德国、荷兰、土耳其、美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在国内的运营要么设立直属的中国区,要么委托运营商或总代理负责中国市场。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年头来看,普遍集中在10~20年左右,当然,也有近几年刚入场的角色。其中,部分品牌经过多年耕耘,无论在B端的工程市场与装修公司渠道,还是C端零售渠道,都成功打响了知名度,并稳稳地占有一定的份额。

多年稳健增长

结合公开信息来看,受益于较长时期的技术积累及信任背书,前些年里,国外一些管道品牌在国内实现了高速增长。尤其是在高端市场,部分国外品牌抢占了多年的红利。即使进入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周期,部分品牌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在国内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与高端楼盘里,经常看到瑞好、乔治费歇尔+GF+、阔盛等品牌的身影。

就主营品类来看,国外品牌更多聚焦于PP-R塑料管道,并且面向空调、采暖、市政等场景,有能力提供管道系统解决方案。部分公司正在探索产品的多元化,从材质创新、工艺改进等角度入手推出了一些新产品,比如阔盛PP-R矩形格栅辐射管、威文的玄武岩纤维复合管系列等,借助产品升级满足中国市场更高的需求。对健康性能的重视,也是部分国外品牌的关注点,比如探索抗菌一类的管道产品;无铅化的管道产品等。

在当前的主力品牌里,德国瑞好是比较综合的一家企业,在中国设有总部。其品类已覆盖采暖、门窗、给排水、空气净化机、家具门板等,管道只是其中一项业务。作为拥有40多年管道历史的老牌公司,在中国也经营了多年,主推产品系列包括RAUTITAN platinum等给排水管道,可供冷水、热水和排水所用。加之瑞好的采暖业务发展势头颇好,对管道业务带动明显。

德国微法是一家创办于1988年的公司,专注于供水系统,其PP-R管路系统颇具实力,具体包括PPR管道、PPR塑料管件、PPR金属管件、PPR阀门管件等,项目覆盖酒店度假村、商业建筑、医疗建筑、公共交通建筑、娱乐场所等领域。

阔盛也是德国的公司,定位于管道系统整体方案专家,以供水、供热、制冷系统的塑料管件及配件为主,进入中国市场已有18年,阔盛管道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以中国区总代理的名义负责运营,聚焦PP-R管道系统高端市场。据公开信息,阔盛的产品包括PP-R生活饮用水管、PP-RP空调管道系统、PE-RT阻氧采暖管道系统、PP-R矩形格栅辐射管等;销售渠道体系比较完整,由重点客户、超市、工程、暖通配套、专卖店及二级分销商构成。

德国的品牌很多,比如洁水也是,在国内走总代理运营模式,主要销售PP-R管道系统、PERT地暖管等,并在各个地区设立区域总代理及分销商,工程与零售业务均有布局。

威文是一家总部位于荷兰的公司,1955年创办,主要是做管道,其产品包括PP-R管道、新一代PP-RCT系列、稳态复合管系列、玄武岩纤维复合管系列等,从材质入手打造新产品。其中国市场也是总代理运营,目前正在各地招募经销商,既做零售,同时又开发工程渠道。据公开信息显示,威文管道为自家的产品购买了100万欧元的平安保险,以增强质保的诚信度。

还有土尔其的卫水宝VESBO,分销网络覆盖53个国家和地区,专注PP-R管道、PE-X管道管件、U-PVC管道管件、PE管道、Spira管道等。在各省市招募经销商,负责本地运营。

乔治费歇尔(乔治费歇尔+GF+)是一家老牌的瑞士公司,已有200多年历史,管材管件是主营业务之一,其他核心品类包括阀门与执行器、焊接工具、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各种测量与控制设备等,来自公开渠道的信息显示,产品超6万种,既可以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又有大量的零件与特殊产品可供选择,乔治费歇尔+GF+管路系统还获得了英特尔的“首选质量供应商”奖。其全球布局已相当成熟,在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的销售公司,而且进入中国市场较早。1993年就在北京顺义建了第一家制造工厂,2010年又在成都建厂,生产加工机床。

此外,国外管道品牌阵营里,还有德国的立乐、凯瑟、肯森、城家、安德龙、BQ管道等;另外还有美国塞瑞森,意大利酷思、班比、普力斯道等。

品牌走向分化

近年来,本土管道品牌快速崛起,而且是以军团阵营的规模亮相,这对国外品牌来讲,自然会形成一定的冲击。不过,中国市场非常广阔,客户群体构成复杂,各种实力过硬的国外品牌,都拥有自己的成长空间。尤其是那些在国内已打牢基础、建立起广泛渠道网络,并获得较高声誉的国外品牌,未来依然会扮演核心角色。尤其高端管道市场,部分国外品牌还将保持一定的优势。

以瑞好为例,在采暖管领域享有极高的认可度,尤其是PE-Xa阻氧管,口碑保持领先。一些知名项目都有瑞好的身影,比如上海的汤臣一品、沈阳的伯爵源筑、青岛的麦岛金岸等。

乔治费歇尔管路系统的成功案例不少,近年正在推行产品定制与预制服务,比如上海的预制车间,可预制大型冰筒、耦合罐、PVDF冷却管路、分集水器等,项目涉及国家电网、黑龙江体育大学冰场等。目前,乔治费歇尔+GF+在17个国家设立有预制车间,仅2020年,乔治费歇尔+GF+管路系统的全球预制车间设计并交付了1200多个项目,创造400多个新解决方案。

不过,伴随市场集中度的上升,品牌分化也正在出现,实力不够强大的国外品牌,即使拥有原装进口或海外品牌的背书,同样可能很难发展。最终的局面,还得靠品质、服务及营销等能力说话。

未来属于这样的主角

从未来的走势而言,国外品牌要巩固原有的市场地位,并想拓展更大的增长空间,至少要在如下四个环节发力:

一是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搏击品牌化消费的浪潮。我们很容易看到,目前站在金字塔尖的那些管道大腕,高频次地通过发布会、展会、地铁高铁机场广告、新媒体等渠道,扩大品牌的曝光量。比如德国瑞好在成都投放地铁广告;乔治费歇尔投入10万元奖金寻找行业大V,选择10位合作者授予乔治费歇尔+GF+合作伙伴等,都是典型提升影响力、拓宽流量来源的做法。

二是拓宽渠道资源,全渠道将是经营趋势,预计将与本土管道品牌在各条战线上展开角逐。我们注意到,部分管道品牌正全力开发装修公司的渠道,与知名装企达成供应链战略合作,比如立乐与金螳螂等头部装企合作;乔治费歇尔+GF+管路系统发起装企上样的PK赛,当于激励经销商增强与装企的合作关系。

三是扩大网点覆盖,获得更多实力经销商的支持。从上海建筑管道系统展等主流大展可以看出,不少国外管道品牌都有参加,并投入重磅资源,展示实力、精准影响入场参观的经销商。据了解,计划于2022年6月举行的第七届上海建筑管道系统展,同样会有多家国外管道品牌亮相,对经销商来讲,预计会有值得重视的机会出现。而且部分国外品牌逐渐重视经销商的交流,通过举办经销商交流会的形式,赋能经销商,比如提供产品知识、销售技巧、成本管控等培训,助推经销商提升竞争力。

四是品牌方与经销商预计会探索更丰富的终端形态,多品类集成的场景化、方案式展厅可能会增加,进而提升终端竞争力。江西众和就将乔治费歇尔、博世热力、大金空调、康丽根水处理、意乐散热器等集成为冷暖舒适家居的综合展厅,产品展示与系统体验一体化。

或许十年后,国内管道市场又将是一番新面貌,而国外品牌在其中能占据哪些席位、拿到多少份额,将取决于当前的战略部署与战术动作。 (大材)

2022-07-25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7684.html 1 3 管道“洋品牌”阵营面临洗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