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安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领衔,全国首个机器人绘制的建筑施工图获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审查合格证。这是人工智能真正进入建筑施工图设计领域,引起行业反响。
TransBIM 3天出全专业建筑施工图
从方案完成到出建筑施工图一般需要45~60天时间,需要很多设计师的协作。据说以前在碧桂园有“一天出图”的规定,不过那只是规划图,而不是施工图。TransBIM3天出全专业建筑施工图是怎么做到的呢?
TransBIM由第三维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2021年10月上线。经过多家设计院参与内测和产品迭代,2022年拿到了软件服务合同,8月8日,首套施工图顺利通过官方审查。
AI绘制施工图的设计流程分为三步。第一步,设计师在TransBIM平台上导入CAD方案图和输入设计参数,TransBIM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上传的参数进行分析判断,生成BIM;第二步,AI自动完成碰撞分析、模型检查、结构分析、机电分析;第三步,一键生成施工图,用3~7天便可以交付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暖通施工图、电气施工图等全套图纸。
通过AI出图,减少了人为错误,提升了设计效率,彻底解放了设计师,让中国设计师专注于更好的方案。根据任绍斌的行业经验,TransBIM更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地产开发企业节约资金成本,“以20万平方米项目为例,使用TransBIM设计,房屋施工和交付时间可以整体提前1个月以上,这样算下来,能帮开发商节省3000万元~5000万元直接成本”。
“TransBIM是国内首个真正实现落地应用的AI建筑设计平台,”西安天华一位负责人介绍,“我们在众多AI建筑设计概念的软件平台中,找到了TransBIM,并且成果最终顺利通过官方审查,这是行业大事件,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落地,实现了设计环节的数字化,这样数字建筑的源头数据才算真正打通。”
TransBIM成为AI建筑设计赛道破局者
建筑设计行业从业者经历了三代蝶变:第一代设计师经历的是丁字尺、铅笔橡皮为工具的趴图板时代;第二代设计师开启了CAD电脑设计时代;如今,第三代设计师开始了基于BIM的数字化设计时代,人工智能成为重要工具,数字建筑成为行业趋势。
但实际操作中遇到瓶颈,BIM和传统设计成了两张皮。国内大多数设计院采用的是设计验证模式,设计团队与BIM团队分开,通过翻模的方式对已形成的二维施工图进行三维建模。
建筑设计师长期面对甲方意愿、工程造价、标准规范“三座大山”,图纸反复修改,工作重复,耗时耗力,变革数字设计已经成为行业有识之士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国内有数家创业企业进入数字建筑设计赛道,破解人工智能出施工图的解决方案,但一直没有真正落地,也没有通过图纸审查的案例。因此BIM的审查、2D施工图和3D施工图的联审,在实际中遇到许多困难。
第三维度联合创始人兼CTO丁松阳介绍说:“我们之所以第一个能将AI建筑设计落地,成为破局者,原因有三个。一是得益于我们的创始人一直深耕建筑行业,也许其他初创企业目前还没法做到像我们一样深入地理解行业;二是我们很幸运,从一开始就找到了正确的技术路线,没有走弯路;三是TransBIM的功能可以实现一键出施工图,妙的是既可以一键出三维施工图,也可以一键出二维施工图,突破了行业关键卡点。”
TransBIM能深度交互和高度协同,通过五大专业间的20种交互,以及专业内部的37种交互,杜绝了错、漏、碰、缺的问题,从而实现专业之间的数据统一。为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TransBIM自建了湖仓一体大数据中心,将项目方案、设计参数等数据汇总到数据中心,通过AI核心算法,实现深度学习。这种“自建大数据中心+AI核心算法+深度学习”的技术架构,最大程度保证了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TransBIM通过模型筛选和计算选优,实现智能筛选,优中选优。值得注意的是,该软件通过自主设计的专用结构计算服务器集群,大幅缩短了结构模型筛选和优选时间,平均300分钟的结构模型筛选可压缩为15分钟,优选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2小时。
在设计领域,人工智能能否大规模被使用应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能否全面取代人工也不可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AI设计确实可以大大提高部分设计工作的效率,并能减少出错的概率。未来,很大可能就是“部分人工智能+部分人工绘制+专家审图”这样的模式。 (悉达多 王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