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浅谈疫情之下建筑工地的安全监管工作

——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黄海生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而安全生产,预防为主是永恒的主题。从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的建筑工地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来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可控;而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尤其是今年3月以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升级,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变得更重,管理难度也更大。目前来看,在上海市区两级政府领导下,通过防疫防控有效措施的落实以及相关建设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闵行区建筑工地的安全基本处于可控状态。

疫情之下,对人员密集型的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无论是在停工停产封控期间,还是在复工复产期间,或是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疫情之下建筑工地的安全监管工作呢?现结合闵行区的工作实践,就疫情之下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监管工作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停工停产封控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上海自3月28日起,开始“划江而封”分区分批封控进行核酸筛查,随之就是停工停产,建筑工地也不例外。而事实上,闵行区政府根据当时的形势判断,未雨绸缪,早在3月18日就果断要求建筑工地停工,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上级要求,便开始分片分区域全面巡查检查工地,检查是否按要求停工并落实好各项防疫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同时,监管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视频监控,检查各工地停工停产、人员聚集等情况,通过人脸识别小程序,检查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考勤情况。随着疫情的发展,监督人员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充分利用智慧化和技术化手段,通过视频连线、同步开启执法记录仪等监管手段进行检查,发现主要问题,并签发整改措施单要求及时整改。期间,主要是做好人员统计、核酸检测与阳性人员情况统计;配合属地政府督促工地核酸异常人员及时转运;通过视频监控要求人员不进不出,非必要减少人员外出……

事实上,疫情封控初期阶段,突然的封控停工,大家思想上和物质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同时缺乏防疫专业知识,大家都还在摸索探讨学习的过程中,经验不足,相关预案往往未能真正落实到位。如食堂工作人员外出采购物资发生密接感染,从而导致部分工地建筑工人感染封控。在疫情封控期间,虽然建筑工地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人员相对密集,但在闵行区建设管理部门的指导关心和建筑工地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共克时艰,很好地守住了建筑工地的防疫安全底线,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复工复产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经过两个月封控的严峻考验,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既要疫情防住、又要经济稳住、还要安全保证的总要求,闵行区在上海市住建委的统筹下,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优势和作用,监管部门通过借助上海市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显示的三色工地的标志分类,对符合绿色工地自行申报复工备案的项目,按照上海市住建委的相关复工复产的要求进行核查。

为做好复工复产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闵行建设管理部门根据区域疫情特点情况,会同区疾控部门及属地政府,对备案复工的项目共同进行抽巡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方法对“涉阳”建筑工地重点检查督查,除了关注原有的建筑工地安全检查重点内容外,重点关注查询比对项目疫情防控信息和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情况、大型机械设备设施的检测检查情况、有重大危险源复工项目的自查核查情况,对建筑工地人员超过300人、500人、1000人的生活区,按上海市住建委的相关文件要求进行管理督查,确保区域内每个生活区不能超过300人,从源头上减少人员密集。通过建筑工地项目部和建设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区域内的建筑工地很快实现了复工复产。实践表明,管住门、管住人、管住物是复工复产期间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

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

进入后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正遇上海连续高温,加上前期封控期间对工人心理、生理造成的影响,复工后建筑工人外流、“用工荒”等后遗症逐步显现,建筑工地民工工资问题、超龄人员问题等明显增多,给建筑工地安全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建筑工地实际情况分析,后疫情防控阶段,“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凸显其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是必须改变传统劳动密集型施工方法,特别是重体力施工必须提高机械化水平,这也是建筑业面临建筑工人老龄化大趋势必须要做出的改变;二是开工复工必须具备的标准系统要求,即具备门禁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场所码(数字哨兵)、扬尘监控系统、现场实名制工人信息(严禁超龄工人);三是对生活区、办公区、食堂、卫生设施等配套要求更完善、更环保,满足防疫基本要求。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建筑工地安全工作中的首要工作,而这个阶段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是防、管、促。

从这次闵行区建筑工地安全监管工作实践来看,疫情之下安全监管工作也亟须改进。建筑领域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建设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相关的信息和资源要在多个责任主体和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之间共享,建设主管部门内要协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在人力资源有限和信息快速变化的时代,必须建设现代化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快捷方便的平台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数字化服务管理,提高信息获取、收集的能力,真正实现建设工程安全服务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充分发挥好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的作用,真正实现市场与现场联动,把有限的监督资源用于管理执法型监督、科技智慧型监督中,这些在疫情非常时期尤其显得重要。

总之,疫情之下采用怎样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管工作模式值得我们从业人员深入思考。首先,因为安全监督的内容、范围已发生变化,所以要从思想上考虑监督工作重点,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应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和工作内容;其次,建立安全监督执法综合检查制度,对疫情防控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培训,提高业务处置能力;第三,要建立信息化系统化评价制度。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借助建设工程监督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发挥好建设工程管理系统快速便捷优势,对建设工程监督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优化细化安全监管工作,才能真正服务于建设工程,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建筑建材业管理所)

2022-08-18 ——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7880.html 1 3 浅谈疫情之下建筑工地的安全监管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