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玉明
“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
嘉兴,浸润了六朝水土,承载了江南文化,孕育了无数人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朱嘉琦出生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血脉中流淌着嘉禾人朴实和韧劲,又透着灵动和生机的基因。或许是以此为傲、又或许是以前人为楷模,他给自己取号为“稻生”,意为“野稻自生”,既感恩嘉禾孕育了自己,又把一份责任深深埋在心底。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2010年,朱嘉琦在江东名校华东政法大学本科毕业。201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毕业,获国际商法硕士学位。目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嘉兴市秀洲区政协委员,浙江子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嘉兴市建筑业行业协会法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朱嘉琦具有多年执业经历,具有丰富的诉讼和非诉讼经验,长期办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及建设工程施工领域法律纠纷,经浙江省司法厅审核,首批入选进浙江省涉外律师人才库。多年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如今的朱嘉琦“术业有专攻”,已成为闻名嘉兴建设工程领域的“律政先锋”。
2010年,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之际,面对竞争日愈激烈的人才市场,朱嘉琦亦然投入到艰苦的司法考试中,取得律师执业资格后又奔赴新加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修国际商法,获硕士学位。“当时日子很难,因为刚毕业再求学花的都是父母的钱,心里过意不去,就非常地节省。在新加坡吃的最多的是那种最便宜最方便的烩饭;住的是和别人合租的一个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间。新加坡地方湿气重,我去了才知道,因此除了课业重、吃住条件差,还要忍受水土不服。我曾生了很大的疮,有拳头那么大……”求学的经历是艰辛的,但回忆那些日子,朱嘉琦脸上并没有愁容,而是一种追忆青春韶华的缅怀之情。“都过去了,当我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值,奋斗自有其独特的苦尽甘来的幸福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这些,不是奋斗的终途,而仅仅是启程,少年风华正茂,需挥斥方遒,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4年,带着骄傲荣归故土,同期的学子们要么留在新加坡,要么都理所当然地去往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就业,因为那里有更多的涉外案源和机会。朱嘉琦也踌躇过,最终出于对故土的留恋和家庭的考虑,他毅然选择回“嘉”,成为一名“子城律师”。
当谈及工作历程,朱嘉琦感叹,由于嘉兴本土的特点,语言优势以及英美法理论都难有用武之地。执业初期,他似乎又回到了刚毕业时的迷茫,大家又是同样的起点、同一条赛道。“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上,什么类型的案件都接,磕磕碰碰,靠着两条腿风里来雨里去。他当时想着,“等慢慢积累一些稳定的客户会好起来的”。事实,他的努力付出也确实得有了一些稳定的客户,但执业瓶颈也愈发明显,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上去似乎什么案子都行,其实好些只懂皮毛,常感如履薄冰。前面的路该怎么走,是继续“万金油”,还是另辟蹊径?人生再次面临选择,他带着嘉禾人的韧劲、野稻般的生机,选择了后者。“不求功成名就,但求试过拼过,没有遗憾”,朱嘉琦回忆这些的时候,恰似少年归来,意气风发。
心有方向,行有力量
2016年,在恩师的提点下,朱嘉琦成功经办了几起嘉兴市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他从中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或说机遇。“说起来我本来填高考志愿时想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后来因为种种缘由放弃了,就挺遗憾的。或许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遇到工程类案件的时候,我就觉得这该是我走的路”,朱嘉琦说。诚然,生命中的偶然与必然早已预埋在那里,兜兜转转5年,他终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发力点。心有方向,行动才有力量。
这之后,朱嘉琦开始做减法,开始有序地放弃一些与建设工程纠纷无关的业务,用更多的时间去深耕相关专业的东西。他认为,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一头沉下去,一头就会浮上来。诚然,建设工程法律人的这条路不好走,有时候做了所有努力后还是会发现很被动,这个时候问自己后悔吗?他说他并不后悔,不后悔当时的选择,人生本无悔,不悔回到家乡,不悔莽莽撞撞摸索的五年,更不悔投身建筑行业的决心……人生本是摸着石头过河,压抑着苦涩又总是锵锵热血,很多热血是冲动的、愚笨的,但最终是没有对错的,它们都是时间的碎片,最终拼凑出属于个人的篇章。要勇于做出选择,要认准一条路死磕,就像他毅然成为一名建筑行业的"律政先锋",然后砥砺奋进。
励精图治,不忘初心
工程纠纷,是典型的跨学科项目,除了法律和判例,还必须要了解工程项目管理和造价,否则案子办不精,也办不准。因此,2019年起,朱嘉琦便开始较为系统地学习二级建造师的教材。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他每次与建企高管或者实际施工人聊完案子后,都一定会拉着他们求教施工工艺或者造价问题。久而久之,积累了不少建筑专业知识,办案子也越来越有底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020年,经黄伟大律师推荐,朱嘉琦成为嘉兴建协法专委副秘书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业务平台,法专委的会员们都是嘉兴市范围内有名的工程律师以及企业法务。朱嘉琦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因此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唯愿不负众人、不忘初心。
线上,他参与“嘉兴建协”的公众号维护,开设了“日拱一卒”系列专栏——采用日更的形式,以建设工程相关的典型司法案例为主要导向,撰写名为“日拱一卒”的专栏文章,为施工企业提供最前沿的司法观点解读。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20〕25号)于2020年12月29日正式公布以后,为便于会员企业正确掌握新解释,朱嘉琦结合司法实践,就新旧司法解释的对比差异、条文沿袭、条文意旨与适用,持续用时三月余,对司法解释逐条进行详细解读。“在此期间,有一些嘉兴大型建企联系我,希望得到授权在该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转发该系列司法文章,得知这些解读能为会员企业解惑受益,我颇感欣慰。”朱嘉琦说。
线下,他及他们团队(子城伟业)积极参与到策划和组织各项重大活动中,包括法专委举办的《控制风险,创造效益——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控制重点》以及《建设工程施工中的证据管理》的建工法务知识讲座,也包括与市建协及其他兄弟单位一起举办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和破解政府投资EPC项目限价论坛”等。朱嘉琦表示,他们团队从法专委出发,又在这里凝聚,最终服务建企,怀揣“建筑在行,法律护航”的精神,建设着法专委这个平台。他在这条路上,发挥着“螺丝钉”作用,既是自己的机遇,也是责任。他说:只有愿意奉献,路才能越走越宽;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正是这种愿意奉献做事、愿意奉献的大爱之心,使很多人慕名而来,请他去讲法培训、释疑解惑。他常常忙得脚不着地,但他总是尽量不推脱,不辜负别人的期望。他说:“虽然是请我去帮忙上课,又何尝不是在给我机会、在培养我?我对他们充满感恩。”
2021年,时光不负有心人,朱嘉琦以其优异表现被推举为嘉兴市秀洲区政协委员。他尽心履职,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职能,用多年历练的专业及能力反哺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力做一颗促进社会和谐、民主发展的螺丝钉。自担任政协委员以来,先后撰写过《关于“十四五”时期多措并举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大力推广光伏建筑助力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建议》《本轮新冠疫情给我市建企履行施工合同造成巨大压力,建议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及惠企政策助力建企健康发展》《关于进一步加大源头管控、强化综合治理,提升我市建筑渣土处置精细化管理的建议》等提案和社情民意,从建筑专业法律人的角度代表建筑企业发声,得到较好反响。
低头拉车,抬头看路。朱嘉琦表示:“从大量履职和公益活动,我又进一步看清了自己的执业前路。这条路上有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先哲前行的传承、和前辈的指路。六朝水土滋润了嘉兴,嘉兴人便以这种精神,孕育了一代代人。”
谈及未来,朱嘉琦表示:“我很荣幸,能以一个建设工程法律人的身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过去,我不会忘;未来,我已经准备好了!”
有梦去奋斗,不惧风和雨,只为那绚丽的彩虹。时间将是忠诚的见证者。朱嘉琦一路走来,不畏艰辛,不忘初心,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践行着他对嘉禾的热爱和使命。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愿朱嘉琦前程似锦,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