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黄河之畔,每次站在气势雄伟的黄河三门峡大坝上,我都会被这波澜壮阔的黄河所振奋,忍不住激动、呐喊……
在汹涌东下的黄河急流中,巍然屹立着砥柱山。上古时代,因这座山堵塞了黄河的河道,河水不能畅通。夏禹治水时,凿宽山两侧的河道,使河水分流而过,这座山就象一根高大的石柱,迎着滔天水势,力挽狂澜,毫不动摇。
极目远望,黄河远不止一种颜色。它串联起多彩河南广袤的空间,孕育出悠久的中华文明。
春夏秋冬,黄河四季,我的家乡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
黄白红紫,色彩艳丽,自然天成,匠心独运,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啧啧称赞。
黄色是家乡最雄浑夺目的色彩。黄河自陕西潼关进入河南,从北穿过三门峡全境。河南段河道总长711公里,蕴育了厚重的仰韶文化、黄河文化和现代文明。每次走近西坡遗址,探寻黄土地上的文化根脉,无不为黄帝时期部落首领议事的大房子所震撼。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考古发掘报告中写道:“铸鼎原聚落遗址群是仰韶时期中原地区的中心聚落,也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的影响北过长城,南达长江,在史前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从黄河三门峡大坝一路向西,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廊沿黄河蜿蜒,绿色廊道、生态廊道、安全廊道、人文廊道、幸福廊道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黄河南岸,水波潋滟、鸥鹭齐飞,绿树成荫,一碧万顷。沿黄生态廊道上,山和水融合,动与静相宜,九曲黄河与五彩大地交相辉映,一幅壮美图画徐徐展现。
在函谷关黄河观景台,夕阳下的黄河金光四射,美轮美奂,动人心魄。每到初夏,黄河岸边的贵妃杏园,客商蜂涌而至,相传因唐贵妃杨玉环喜食而得名的贵妃杏便产于此,黄色的杏子个头特大,汁多味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营养价值。千亩葵花竞相开放,金灿灿的葵花和母亲河美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流连其中。
黄河滩涂上,生命力旺盛的大豆在起劲儿吮着黄河的“乳液”。秋风吹来,一排排参天的速生杨,被时光涂染上了浅浅的黄色。成熟的玉米收获后,被摊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晾晒,展示着丰收后的喜悦。
白色是三门峡一张高贵的名片,见证着黄河的兴盛和历史变迁。每到风寒雪飘的季节,越来越多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翩翩而来,依河而栖,在湖面上展翅翱翔,形成了风光旖旎的“天鹅湖”。在我的家乡——大王镇后地村天鹅湾湿地,朝阳倒映于万顷澄碧之上,漾出一池碎金。数千只天鹅三五成群在这里徜徉,或追逐嬉闹,或引吭高歌,与周围美景相映成趣,吸引着八方游客,为黄河古道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家乡的冬季因此充盈着勃勃生机。
红色是最引人注目、最靓丽的颜色。走进黄河滩的千年古枣林,只见一棵棵枣树苍劲挺拔,枝果繁茂,犹如大地万千盆景。踏着松软的黄土,循着欢声笑语而去,枣园里车来人往,长竿飞舞,枣落如雨,人影绰绰,近看是农民和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采摘鲜枣。秋风轻摇,树枝晃动,大枣飘香,犹赛玛瑙。
灵宝大枣载培历史可追溯到唐宋年间,现存有树龄千年以上的明清古枣园4000余亩,大枣园总面积已达到4万余亩。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枣树59619株,树龄在300年至499年间的古枣树3445株,树龄在100年至299年间的古枣树2343株。灵宝大枣1915年曾作为河南名产,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2000年再次荣获中国首届枣类鉴评会红枣类金奖。鲁迅先生曾赞曰:“灵宝大枣品质极佳,为中南所无法购得”。著名翻译家曹靖华先生亦曾赋诗:“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
千年明清古枣林,苍健虬劲的枝干,宛转腾挪而上,傲然屹立在黄河岸边、豫西大地,枣乡风情扮靓百里黄河生态廊道,让人穿越历史的记忆。
紫色是别在黄河胸前的一朵奇葩。近年来,沿黄生态农业游览区引进的观赏莲,花呈紫色,盛花期长,可达2~3个月。千亩莲池,所植九孔阌莲,质白味甘,藕断丝不连,亦为莲中精品。每到盛夏时节,走进荷塘,碧波荡漾,莲红荷香,无边美景尽收眼底,使人真切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飘溢着田园风光的乡情韵味。
黄河之畔是家乡,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礼赞诗篇,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在《三门峡——梳妆台》诗中写到:“为你重整梳妆台/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黄河女儿梳妆来!”正是目前我的家乡的真实写照。
我为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骄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多姿多彩多情,触动着我的心灵。依偎在她的怀抱,激发起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如今,黄河儿女用彩色编织梦想,用勤劳的双手,用如椽的巨笔正描绘着更新、更美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