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副刊

老墙与桂花树

施美风

秋风习习,飒飒爽爽,吹落了枝头的黄叶,拂起我飘飘的长发。习惯性地用手捋了捋发梢,在抬头的瞬间,蓦地又瞥见那堵老墙,风蚀老人般的老墙,站在那里,孤单落寞,流露出斑驳痕迹,上面写满人间沧桑。在老墙的边上,两棵桂花树满树金黄,秋风拂来,裹挟着沁人肺腑的甜香,犹如一根光滑的丝,直入心脾。循香望去,让我惊叹的是桂花树下那一地黄花,星星点点,密密麻麻,散落地上,有点寂寞,有点冷清。

目光无法游离,思绪开始涌起。这里是吴家的老宅。这堵墙是何时有的我也不清楚,我很小的时候,它就在那里了。

砌在吴家的院子前,如一道屏风般与隔壁邻居家间隔了起来。长辈们说那是吴家有钱,讲派头,喜欢独门独院,图清静。可在我的记忆中并不是这样的。吴爷爷、吴奶奶待人很和善,我们村上一群孩子经常会去他们家院前的空地上玩耍嬉闹。这里有个独特优势是吴家在村的最东头,那堵墙正好能挡住父母找寻我们的视线,让我们可以痛快地玩个够。

墙角边有一条二米来长的石条凳,料子不错,用的是上好的金山石。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坐在石条上嬉戏玩闹了。夏夜,满天的萤火虫飞来飞去,一群小伙伴们在一起追啊疯啊叫啊笑啊,捕捉好多亮晶晶的萤火虫,把它们装在玻璃瓶里,最后还来个评比,看谁捉得多。时常,吴奶奶还会拿些糖果、瓜子等零食给我们吃,作为奖赏。看得出来老人们也很喜欢热闹。无忌的童声给小院带来了欢乐,也赶走了孤寂。

院子空地上有两棵桂花树,是那种很香很香的金桂,每当秋风送爽时,满树的桂花在秋阳下星星点点发出诱人的光芒,借着秋风的吹拂把花香飘满整个小院,散满整个村庄。

民间有“每到挂花开,夜半摘金桂”的习俗。人们把采摘下来的桂花浸在白酒里,放上糯米,到冬至时拿出来,就是一壶醇香的冬酿酒了。吴爷爷也会趁着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把桂花采集好做桂花酒。吴奶奶则把飘落的桂花收集好,和在面粉里做成桂花糕,等我们去玩耍时拿出来让我们解馋。

童年的记忆总是美好的。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都忙碌于学业,奔波于生活,相继成家立业,各奔东西。我们能在老墙边上坐坐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对老墙的情感也渐渐淡漠了。每年也只是在萤火虫纷飞和桂花糕飘香的时候才会偶尔想起在吴家那个小院玩耍的情景。后来吴家的房子也翻造过一次,那堵墙和桂花树因为不碍事而逃过了一劫,至今依然在那里。老墙依旧,只是好像没有了昔日孩子们的吵闹声而变得冷清了许多。

去年的一个秋日,村上出嫁的阿珍回娘家玩,我们一起散步聊天时,不知不觉走到了吴家的院子前。那堵墙越来越老了,而那两棵桂花树倒是越来越高大了。我们看到吴爷爷、吴奶奶坐在墙边的石条凳上,有点黯然伤神的样子,就上去打招呼。两个老人看到我们很高兴,非要拉着坐下说说话。吴奶奶告诉我们说,再过几个月他们家要搬了,这些房子也会被拆掉。因为他们的儿辈向政府提交了自动拆迁的申请,在镇上另买了别墅楼。我听了马上附和说:“这是好事呀,像我们这山村多偏僻,谁不想跳出去呀!”吴爷爷说:“你们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我们这把老骨头,都在这座房子里住了快八十年了,要让我们看着这房子被推土机推为平地,心里痛啊。再说老都老了,还要孤零零地住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真是不习惯呀。”吴爷爷说这话时,我看到了吴奶奶的眼睛有点湿润了。

看着这对老人,我们除了说些无关痛痒的宽慰话外,真的找不到更好的言辞去抚平他们对岁月的留恋和不舍。

一阵秋风吹来,头顶飘落几朵桂花,有的轻轻地落在老人手里。老人木然地捧起桂花,已然没有了当年那种酿桂花酒、做桂花糕的心情。

今年的秋日,吴家已搬迁出去数月。吴爷爷吴奶奶有时也会回到这座老房子看看,但这毕竟已不算是他们的家了,老墙边也长出杂乱的野草,石凳上依稀洒下了点点青苔。或许明天政府就会派人把这房子拆了。此时,当我再次站在吴家小院,靠着老墙坐在这条石凳上,看着这一地的落花,心情莫名多了些许惆怅。眼前依稀看见两个蹒跚的老人,踩着落地的花瓣,走在这暮秋的午后,与老墙的距离渐行渐远。

2022-09-05 施美风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8047.html 1 3 老墙与桂花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