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中国五冶集团挑战高难度煤线通廊吊装工程

近日,中国五冶集团承建的马钢炼焦总厂焦炉异地大修升级改造项目顺利完成高难度的煤线通廊吊装工程,为9号、10号焦炉投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钢炼焦总厂焦炉异地大修升级改造项目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钢北区,施工内容为新建2×50孔炭化室高7米顶装大容积焦炉,配套备煤系统及其他公辅设施。同时,该项目是马钢重点建设的绿色环保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北区焦炭缺口,减少南北物流往复运输,对进一步加快推进厂区环境问题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持之以恒,化解“开头难”

此次在马钢项目现场共有八段煤线通廊需要改造。其中,有四段煤线通廊需要跨越原高空管道通廊、水处理泵房、高压电缆多个工程,再加上原厂区场地极其狭窄,因此,从设计路径定位、桩基基础到钢桁架通廊加工、大型吊车站位吊装,每一项工作都是困难重重。

“如何在现有场地上见缝插针地进行平面规划,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此,仅是最初的设计工作,我们就耗费了3个月。之后在桩基施工时,又因老厂地下管线复杂、走向不明,需要不断调整钻孔位置,更换桩机型号。经过我们‘白+黑’‘5+2’的连续作战,最终,耗时2个月才得以完成此项任务。”项目负责人蔡云佟说道。

在设计路径定位工作中,为了跨越水处理设施,项目部将第二段通廊设计成了宽度8米,高度5米,长度55米,重量达150吨,吊装高度达34米。由于整段通廊位于天井之中,且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老管道支架、电缆桥架,因此,根本没有组拼和吊车站位的空间。同时,还要在不影响旧厂运行下,充分保证第四段通廊连续跨越三个原横向管道和煤线通廊。这难度系数就如同在密麻的骨架和经脉中再穿一条经脉,不仅要确保其原有经络的完整性,还要发挥其真正功效,确实困难。

创新思维,破解重重难关

面对如此高难度的挑战,项目部反复查看现场,并邀请公司领导和技术专家共同商讨对策,召开数次会议。在充分考虑到安全、工期、吊装可行性等因素后,项目部最终制定了将通廊和钢支架进行整体吊装的逆作法。

逆作法的吊装原理,就是先利用通廊下部空间,在原地搭设高空临时胎架进行通廊拼装;其次,通过双机抬吊起升通廊,使通廊高空移位悬停;最后,进行钢支架吊装,使通廊恢复就位。与传统“先吊装支架后吊装通廊”的方法相比,此方法不仅解决了现场没有组拼场地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吊装效率,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段通廊是重量最大,吊装难度最高的一段。在吊装前,项目部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高达8米的抬架,以便其顺利跨越循环水冷却塔管道完成高空原位拼装。由于是高空原位拼装,通廊长度将会占用支架位置,如果支架先吊装,那么通廊将无法完成高空原位拼装。在对现有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项目部立即利用BIM技术对每个步骤进行了模拟演练。经过模拟演练和大家的讨论后,项目部决定将支架与通廊在同一天分段吊装。

在通廊正式吊装时,第二段通廊被两台650吨的吊车缓慢抬升超过钢支架高度,移位至汽轮发电站一侧高空悬停,另外1台650吨吊车和1台350吨吊车共同接力完成钢支架的下段吊装就位和上段高空对接。待通廊缓慢恢复后,即可完成吊装。整个过程紧凑,一气呵成。

强化担当,赢取最后的胜利

自项目开工以来,该项目部先后经历了安装人员不足、疫情、高温等困难,特别是今年4月份的疫情更是给项目施工带来了严重影响。面对4月份疫情的发生,项目部通过“三严”(严检测、严消毒、严防护)举措,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形成了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严检测: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要求项目部全体员工进行核酸检测。严消毒:每天安排专人对办公、生活区域等公共区域进行2次消毒,为上岗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严防护:严格核实工作场所进出人员身份信息,查验“双码”(健康码、行程码),做到人员在岗不流动、休息区免聚集、上下班强防护,同时要求全体员工测量体温、戴好口罩。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充分发挥“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围绕工程节点目标,通过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统筹协调、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现场督导的管理模式,倒排计划、优化配置、合理组织安排。在马钢各级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5月24日、8月15日先后实现了10号焦炉、9号焦炉点火烘炉的节点。 (杨喜喜)

2022-09-08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8099.html 1 3 中国五冶集团挑战高难度煤线通廊吊装工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