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设计

坚持精进、高效的设计观

——记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二院机电所长钱梓楠

□陈 雯

钱梓楠,男,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正高级工程师,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控制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现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电气专业委员会委员,设计二院机电所长兼副主任工程师,同时担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电气专业杰出青年工作组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电气分会理事会理事、上海市智能建筑建设协会青年专家委专家等多项社会职务。工作以来,参与负责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自然博物馆、浦东美术馆、郑州绿地中央广场南(北)地块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工程项目电气设计,并获得大量省部级和国家级设计奖项,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和重大疑难问题,发表了数篇国内领先的专业论文,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

2022年夏天,与钱梓楠工程师联系访谈的时候,他正在忙于西北第一高楼498米超高层——西安沣东新城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项目,说起当初进入建筑电气设计行业的情形,他的声音从容自信中略带点庆幸。

2004年,钱梓楠从同济大学毕业,便收到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向他伸出的“橄榄枝”。同济设计院虽如今已经是稳居全国民用建筑设计企业排名前三的设计集团,但彼时还只是一家刚刚进入快速发展期,只有几百人规模的校办产业。虽然当时钱梓楠还同时拿到了几家知名外企的聘用通知,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济设计院。

钱梓楠严谨自律、钻研负责、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性格让他很快适应了电气设计工作。恰逢中国基建、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的大好时代,以及同济设计院的良好平台和优质资源,使得他有机会参与了诸如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自然博物馆等一系列有挑战有特色的项目。通过自身的精进努力,并辅以业内专家的指点提携,钱梓楠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建筑电气工程师。在更深入参与大型复杂项目的设计管理之余,他也更多参与到设计相关的规范标准编撰、专业培训、咨询顾问工作中。这一干就是近二十年。看着全程参与的设计项目从图纸上的各色线条到拔地而起,钱梓楠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在大型复杂项目设计中磨炼成长

从业多年,从普通设计师成长到机电所长,钱梓楠的履历栏里留下了不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项目和地标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馆北大体育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西班牙国家馆、中南美洲联合馆;全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西北第一高楼沣东新城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等;有颇具特色的会展中心,如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济南绿地国际博览城;还有成为各种网红打卡地的文化体育建筑,如上海自然博物馆、浦东美术馆、昆山专业足球场等。

“要说最难忘的还是上海中心大厦项目。”钱梓楠回忆道。上海中心大厦作为国内第一高楼,电气设计中有大量的技术难点和亮点。“我主要参与了地下室电力系统和防雷接地相关设计,首先对雷电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对上海市陆家嘴地区近十多年的地闪监测数据的科学分析获得雷暴日参数依据,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防雷设计。经过前期评估分析,合理布置智能化设备机房,有效降低了雷电场对智能化敏感设备的影响。设备层设置等电位连接带,将主结构的八个金属巨柱、四个金属角柱、钢结构楼板可靠连通,从而便于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和可靠维护,还在大厦的顶层布置了气象站,用于收集高空气象资料,为今后各类超高层建筑防雷提供真实可供研究的资料。”

不满足于项目设计实践,钱梓楠还将经验方法化炼为理论指导,为设计行业同仁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知识和案例。他结合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实践撰写了题为《超高层建筑防雷设计与研究——上海中心大厦防雷接地设计》的硕士论文;同时还参与了上海中心关于《10千伏应急发电机组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的课题,独立撰写其中的“超高层建筑10千伏发电机组应用电压质量分析”章节内容,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达到业内领先水平,之后还作为论文《超高层建筑柴油发电机组电压选择分析》《250米以上超限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关键技术》在业内核心期刊发表,后者还获得2020年度建筑学会电气分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坚持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设计理念

工程设计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有国家地方行业规范、设计手册,以及业主和各专项顾问的输入等依据参照,钱梓楠认为,一切的方案选择和设计参数选定,都是有技术经济合理性和科学依据的,要能做到有理有据,经得起推敲和挑战。“在设计中不断改进提升,同类型的项目下一个肯定比这一个做得更好,有这个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让我们国家的建筑设计行业不断进步。”钱梓楠说道。

除了做好本职设计工作以外,钱梓楠还积极投入行业协会活动及工作。2018年,他获评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电气分会主办的首批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行业百名杰青称号,后加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电气分会担任杰青工作组委员,同时还担任中国建筑学会电气分会理事会理事、上海市智能建筑建设协会任青年专家委专家,以及上海市工程咨询行业专家等社会职务。他参与编写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19年度民用建筑电气典型设计方案和2020年度建筑电气节能发展报告,将公司重点项目跻身到行业协会典型案例和分析报告中,扩大了上海设计项目在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中的影响力。

通过担任这些行业社会职务,钱梓楠得以接触到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聆听到更多的专业技术讲座,也参与了不少行业规范的编制、评审,以及一些兄弟单位项目、课题的专项评审等。在钱梓楠看来,工程设计工作绝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工作,一个优秀的电气设计师需要走出去看看,与业内专家、行业精英多切磋交流,了解业内兄弟单位对专业问题的看法、对规范的不同理解,及时了解新的产品新的解决方案的技术特点,不断更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真正做到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在设计理想和业主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谈及设计咨询服务,钱梓楠认为应根据不同的业主需求,调整设计服务对接方式,针对性地提供设计服务,在设计理想和业主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有时候业主方可能出于他们自己的站位,提出一些对设计影响很大的修改,我们作为专业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应对。有些情况下,我们充分分析几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告知修改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之后,可能业主方就会打消调整的念头,觉得设计单位原来考虑的也是比较周到,有一定道理的。这样我们既减少了设计变更的工作,又得到了建设单位的首肯。”

当下市场研判:简政放权改革背景下更要提高专业能力

谈及当下市场,钱梓楠认为市场化竞争下更要修炼内功,提高专业能力。建筑行业的设计市场是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近年来国家简政放权,初步设计审批各地基本已经取消,不少地方开始试点取消审图公司强制审图,采用备案制、事后抽查图纸质量等,取消大量的国标设计规范,归并到有限的全文强条设计标准,其他的都作为推荐性规范或协会标准。这些措施的底层逻辑是对设计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可能不会有太多的行政强制措施来约束设计单位,但如果设计项目发生问题,可能是灾难性的,轻则罚款或在某省某市被禁入,重则对设计资质产生颠覆性影响。所以未来要想在设计市场还有充分竞争力,练好扎实内功、建立稳定且专业梯度完整的技术团队是必不可少的,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做法以及新的设计工具,才能在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谈到建筑电气专业的未来,钱梓楠认为将更趋向人性化、智慧化、低碳化。现在发展得如火如荼的BIM技术、智慧园区、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光伏发电和储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可以说都和建筑电气紧密相关。他表示,电气设计人需要做好本职设计工作的同时,对新技术新趋势抱有好奇心,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工作秘籍:利用独立的时间段处理最复杂的事情

钱梓楠非常自律,习惯早睡早起,不大喜欢熬夜加班,十分注重计划性、条理性和高效性,今日事今日毕,工作计划也争取保有一定提前量和适当的调整应变余地。“经常熬夜不是我的风格,早睡早起,定期锻炼其实能带来更高效和更愉悦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他常常清晨七点半就已经坐在单位办公桌前了,这时候他的思路最清晰,可以集中精力处理复杂度或难度比较高的事。等到九十点左右大部分设计师陆陆续续上班时,他一天之中最难啃的工作也有了实质性进展,可以更加轻松从容地处理其他需要沟通协调的事项。“别看这只有两三个小时,往往能抵得上大半天的工作效率。”钱梓楠说道,“设计师不仅要设计绘图,还要和各专业协调,和业主沟通,事务繁杂。越是事情多,越是要分清轻重缓急,学会高效管理时间。”比起晚上头脑不那么清醒的加班,这个长期保持的工作习惯为他高效完成设计任务、提升自身能力起到不小的作用。

寄语青年设计师:怀着平常心,磨炼基本功

钱梓楠入行近二十年,也经历了几番行业的起伏。

“21世纪初,建筑基建行业高速发展,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对设计行业虽有影响,但总的来说设计行业对国内一流高校本科、研究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业主和头部设计单位的关系也比较平衡。近年来,尤其是2020年后疫情时代,大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速减缓,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步履维艰,建筑相关的设计行业竞争也更趋激烈,基层设计人员的压力日益增加,尤其对‘90后’‘95后’的年轻人来说,相比大厂、考公等选择,这条职业赛道的吸引力可能是逐渐降低的,”钱梓楠感叹,“其实放眼全球经济大势,建筑设计行业作为一个存在很多年的传统行业告别高速成长期可能也是个不争的事实。但相比大多数行业,设计工作在事业成就感和个人成长性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值得投入的行业,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还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推进,城市更新的计划实施,建筑设计行业还是前景广阔的,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通过设计赋能、创造美好将大有可为,尤其是这几年双碳战略、智慧城市等趋势日益成为共识,相信也会给电气设计带来全新的局面和机遇。”

钱梓楠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事业发展初期的压力、挑战和磨炼不仅锻炼了他多线程同步工作的能力,而且提升了他承压能力和专业精神,为他日后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前期方案汇报、中期设计管理及后期项目配合都需要统筹协调。”钱梓楠表示,面对复杂项目和多种困难,他的精力和时间曾几乎达到极限,当度过关键节点后,回望这些充满挑战的过程,他会为自己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经历感到自豪,此后再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也都能做到闪转腾挪,游刃有余。钱梓楠认为,要在行业内深耕,每一个人还是要对自己和行业有所期待,脚踏实地做好手边项目的同时也要紧跟业内动向不断提升。练好基本功必不可少,厚积薄发也是一种发展思路。

2022-09-12 陈雯 ——记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二院机电所长钱梓楠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8145.html 1 3 坚持精进、高效的设计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