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雯
陆琼文,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第二届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制冷协会会员,上海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中国医院协会会员。2003年他于同济大学取得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暖通设计等相关工作,现任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一院暖动副总工程师、院长助理。
工作以来,陆琼文以匠心铸就精品工程,涉猎项目涵盖各类型,如医疗、商业综合体、写字楼、展览中心、酒店及住宅等建筑业态,积累了丰富的暖通设计经验,主要设计成果有: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溧阳市人民医院规划及建筑设计工程、新江湾城f3地块办公楼项目、北京华贸中心、上海铁路南站、上海长海医院、山东省省立医院、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上海市消防局综合训练基地项目、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北块)、天津现代城B区、龙华路1960号地块(北块)、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新建工程等。众多设计项目先后荣获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工程优秀设计一等奖、中国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勘察设计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等多项工程设计奖项,他不断实现新跨越和新突破,取得了业内广泛认可与肯定。
以梦为马 在专业领域内潜心钻研
从学生时代起,陆琼文就对暖通行业表露了极大的兴趣与热爱。他常说:“利用适当的能源创造出健康舒适的现代室内环境,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需求,在常规能源日趋紧张的现实下,‘合理配置能源,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是我毕生所追求的目标。”
2002年,一位俊俏的青年正和白发鬓鬓的老学者在教室中探讨着“冷却水系统能否变流量控制”,那是初入行业稚嫩青年心中存着的困惑。他不甘止步于书本教材的知识范畴,渴望探寻更多未知,以求在专业领域中不断精进。进入职场工作后,他不忘初心,深入学习,融入自我思考,从最基础的设计工作做起,勤勤恳恳,在每一次设计过程中都带着自己独特角度的思考,每完成一个项目,便会积极总结项目经验及成果,为未来积蓄能量打下殷实基础。就这样,陆琼文不断汲取知识、完善自我,积极学习冷却塔热工计算方法、冷水机组特性。如今的他通过积累大量项目实战经验,实例分析了北京、上海、广州3个地区在4种设计温差下的冷却水系统全年能耗水平,研究了冷却水在不同温差下的系统能耗特性并做了详细的分析。2022年,陆琼文终于能完美解答二十年前那个稚嫩青年的行业困惑,并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刊登于行业翘楚杂志《暖通空调》第52卷中。
不仅如此,陆琼文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不断探索。他立足当下,结合现有暖通行业动态及项目实操感悟;他放眼未来,致力于推动技术发展,注重研究创新性、实用性相关领域科研课题及专利发明;他紧密联系实际,提升健康建筑暖通关键技术研究,各方面多维度不断突破前进。
二十年来,他先后参与几十个项目的暖通设计及机电设计管理等工作,涵盖医疗、商业综合体、写字楼、展览中心、酒店及住宅等各类建筑业态,他在严格遵守规范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不同地点、不同情况,进行暖通不同冷热源方案的技术适用性分析及经济性分析,确保项目暖通设计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实现暖通系统的合理优化配置,满足业主的使用需求,在实现建筑运行节能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他潜心研究专业技术运用的合理范围及适用条件,先后撰写《浦东国际机场冷冻站变空调供水温度节能运行方案分析》《变水量二次泵系统管网特性研究》《热管换热器在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的应用》《冷却塔供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节能性分析》《独立新风变风量系统在负压隔离病房平疫转换中的应用》等十余篇论文并陆续在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获得多项专利技术,如:《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内机防尘结构》《一种便于安装调节的中央空调架》等。
近十年来,作为华东院机电一院机电团队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参与设计了上海长海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等多个大型综合型医疗建筑项目,组建专项设计团队,志在打造一批专业化、标准化、标杆化的暖通设计团队。他组织团队定期展开相关行业技术业务学习、跟踪掌握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理念,完成了《ANSI/ASHRAE/ASHE标准170-2008医疗保健设施通风》等技术文献的翻译和整理工作,撰写了《浅析热管热交换器在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等多篇学术论文,并在“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及“医疗建筑平疫结合暖通空调设计沙龙”等全国会议做专题报告宣讲。
赤诚之心战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陆琼文带领设计团队为海门人民医院、宜昌市人民医院等医院的抗疫战斗保驾护航。在往后的设计工作中,他组织团队分析研究适用于新冠病毒防护的机电设计技术措施和应用,在南通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项目中运用实践。
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暴发后,陆琼文开始了长达近一个月的高强度抗疫工作。他带头冲在一线,落在基层,干在实处,参与了《华建集团应急医疗建筑设计技术导则编制》的编写工作,牵头组建了防疫任务突击队,保障40余个应急项目高效推进。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陆琼文24小时待命,线上远程通宵指导设计骨干,把关图纸质量及设备选型,线下第一时间赶赴张江医疗产业园14号地块集中隔离点、浦东安邦隔离点项目等多个项目现场。
因抗疫项目普遍存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施工设备采购工作也遇到了困难。陆琼文在施工现场积极解决问题,组织驻场设计人员根据采购的现有设备调整设计方案,并且在各项目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项目制定专业方案、确定设计标准、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他组织应急项目暖通设计讨论会,对各个项目的特点、设计过程中遇到和解决的问题以及驻场同事的反馈充分交流讨论,将图纸、清单及方舱医院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在各部门之间共享,让更多同事更快更好地加入战斗。陆琼文说,项目早一天完工,就多一分跑赢疫情的希望。
期间,陆琼文统筹协调院内设计人员参与上海各区应急项目,动员大家积极加入抗疫设计突击队和社区志愿服务中去,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冲在“疫”线,守“沪”前行。
寄语与展望:将“低碳减排”的理念渗透到设计中
如今的每一个人,与钢筋混凝土搭建的现代城市密不可分,而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对人则显得尤为重要。怀揣着成为一名现代化城市建设者的梦想,经历了多年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陆琼文以图纸作为载体,志在打造有温度的建筑,营造舒适安逸的室内环境,让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恰到好处的温度和湿度;以鼠标键盘为画笔,以电脑屏幕作画布,将温度、湿度等计算数据化身为一台台设备、一根根管道、一个个风口,将每一栋建筑从内部上下“串联”起来,将每一栋建筑与我们生活的外部环境又内外沟通起来,以最小的能源消耗,为人们创造出更高效、更舒适、更健康的室内环境,也减轻了现代化生活对生态的压力。“这也是我们新一代暖通人心中的追求和价值的体现。”陆琼文说道。
同样,在“双碳”背景下,机电工程师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陆琼文说,机电工程师不仅要振兴传统行业,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考量问题,要改进完善、发挥优势、共同创新、积极衍生新思想、新策略,将机电发展与“双碳”愿景、国家清洁能源战略紧密结合,用专业力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探索并不断优化现有资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将“低碳减排”的理念渗透到设计中,向高效能、高质量高发展的“双碳”目标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