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建筑业协会 上海市闵行区建设培训中心
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上海市闵行区对区内从事建设工程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了工伤预防安全培训。作为闵行区域培训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单位——闵行区建筑业协会、闵行区建设培训中心,对参加培训的建筑工人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通过对数据梳理,一个问题十分突出:从年龄结构来看,闵行区建筑工地的工人严重老化,40周岁-49周岁的占30%左右,50周岁以上的达40%左右,“老龄化”现象堪忧。
怵目惊心:40岁以上工人占到70%左右
从闵行区2021年、2022年参加工伤预防安全培训报名工人数量来看,2021年共有11290名工人报名,2022年共有9551人报名。
根据2021年工伤预防安全培训报名工人年龄数据显示,29周岁以下的工人占比是8.57%,30周岁-39周岁的工人占比是19.98%,40周岁-49周岁的工人占比是29.87%,50周岁以上的工人占比是41.58%。
根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29周岁以下的工人占比是10.88%,30周岁-39周岁的工人占比是22.02%,40周岁-49周岁的工人占比是28.31%,50周岁以上的工人占比是38.79%。
综合这两年各年龄段数据,在闵行建筑工地,4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工人已成为建筑工人队伍的绝对主力,占到70%左右。建筑工人队伍“老龄化”趋势明显,年龄结构总体呈现“倒金字塔型”特征,可以用“4-3-2-1”来概括,即50周岁以上的占4成左右;40周岁-49周岁的占3成左右;30周岁-39周岁的占2成左右;29周岁以下的只占1成左右。
“老龄化”带来三大影响不容忽视
一、年龄越大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也越高
建筑业是五大高危行业之一,伤亡事故发生频率居高不下。而从近几年建筑工地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多为工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不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工伤预防能力较弱而导致,而其中工人年龄偏高是一个重要原因。
建筑业是重体力行业,对一线工人的体力、精力、反应能力、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年龄大了往往较难适应。一位长期工作在施工现场一线的管理人员表示:“在建筑行业,事故成本很高,而一线建筑工人在高空、湿滑等环境下工作,年龄越大往往预示着风险越高。因为人上了年纪,出现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等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高空作业的时候,一旦脑供血不足摔下来,那就非常危险了。”
据北京市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该市建筑行业一线作业人员发生事故死亡的平均年龄为45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建筑行业作为重体力劳动行业的特点——一线作业人员年龄越大,发生事故并造成死亡的概率越高。
目前来看,在建筑工地,“老龄化”的工人大多由农民转行而来,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项目部提出的安全技术要领领会不了,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所以对项目部的监管也带来很多挑战。
二、对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带来挑战
当前,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手段、移动技术、智能穿戴及工具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不断提升,智慧工地建设应运而生。
智慧工地是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被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实现工程管理干系人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应该说,建设智慧工地在实现绿色建造、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社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智慧工地建设对于“老龄化”工人来说,可能会成为较难跨越的“一座山”。因为智慧工地需要很多技术做支撑,比如数据交换标准技术、BIM技术、可视化技术、信息管理平台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于四五十岁的工人来说,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多都是小学、初中文化,学习力、创新力不足,活力不足,执行力差,是较难适应这些新技术的。如果工地上2/3以上都是那些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工人,那么对于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无疑将是一大艰巨挑战。
三、“用工荒”难题愈加突出
穿行在工地里、站在脚手架上、操作着塔吊重机的“主力”,已经是一张张日渐生出皱纹的面孔。我们不禁要担心,十年后的建设工地上哪儿去找工人?未来,谁来为我们的城市添砖加瓦?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下的年轻人不爱干建筑这一行,建筑业“用工荒”问题日益突出。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保障建筑民工权益的政策,但是建筑行业粗、累、重、脏等特点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建筑工人社会地位低、收入不稳定、缺乏职业上升途径等问题依然存在。加上近几年新冠疫情肆虐,加大了建筑工人的生活成本,很多建筑工地面临养不住人、留不住人、招不起人的情况。
新员工招不到,与此同时,日渐老去的建筑工人却在不断“离场”。近年来,多地发文对建筑工人设置男60岁以下、女50岁以下的年龄门槛。上海在2019年出台规定,明确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这3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面对“老龄化”难题,虽然今年一些地方如四川、安徽出台了避免建筑业农民工“超龄”一刀切的政策,但从长远看,让超龄民工继续上岗工作毕竟也不是长久之计。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关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工人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不可避免地会制约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何破解建筑行业“招工难”“老龄化”“用工荒”难题已是刻不容缓,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所有建筑企业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图二:2022年工伤预防安全培训报名工人年龄数据
图一:2021年工伤预防安全培训报名工人年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