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雯
于典,男,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2005年本科毕业后供职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任建筑事业一部方案室主任、设计总监。十七年来,他主持带领团队全过程参与和管控国家重点区域基础建设,专注科技创新头部产业及城市高密度核心区更新板块,原创设计数十个大中型项目,类型覆盖酒店、办公、商业、会展、公寓、文化等,获得多个全国及上海市优秀创作及工程奖项。同时,作为上海市科委专家库专家、公司科研课题站牵头人,他带领团队发表论文数十篇、国家专利5项,完善了行业内城市高密度核心商务区的科学性研究,弥补了目前有关区域整体开发从规划设计到建成落地的系统性研究的空白。
从小美术功底不错的于典,在高考填志愿时便选择了建筑学。本科毕业后,喜欢闯荡的他选择离开家乡到上海发展。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在华东院的工作历练,尤其是得到公司总建筑师汪孝安、傅海聪等前辈大师的指导和教诲,他逐步打下了夯实的专业基础,锻炼了从全局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塑造形成了严谨的科研工作态度。工作以来,他专注原创设计,带领团队无论是在项目投标、方案设计方面,还是课题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绩。
主持大型划时代、地标性工程,培育建筑师全生态经验技术体系
建筑师作为综合性较强的职业,需要具备全面的设计、管理、经营等宏观能力。大型复杂项目的积累和磨炼,使得职业建筑师具备全生态体系的经验及技术储备,真正意义上使得建筑师从传统的匠人角色转为行业的牵头人。于典的建筑师职业生涯亦是如此。
在于典的项目业绩栏中,首当其冲的是上海虹桥“四叶草”——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该项目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会展综合体,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具有意义的原创大型项目作品之一。在这个项目中,他担任专业负责人,负责主持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开展全过程策划、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负责协调组织项目中大跨度钢结构、重荷载地坪重难点工程问题的解决,对接洽谈相关需求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他代表公司与联合设计单位清华大学设计院、上海世博集团建立保持良好关系,多次向商务部领导汇报项目情况。该项目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银奖,获得国家专利1项。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青年突击队队长,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展馆综合体后评估科研课题,发表《大型会展综合体交通组织流线规划设计的案例探究》《上海国展商业中(POE)研究报告》《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幕墙探究》。该项目的建成为新时期我国商务发展战略布局,在拓展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展现国家综合实力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延续“四叶草”的项目经验,2015年,于典再次以原创设计中标“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程——东盟博览会商务综合体项目。作为专业负责人,他协调组织项目过程中地形大高差、深基础超限、消防措施等重难点问题的解决,统筹协调组织管理项目进度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该项目为中国和东盟十国参与国际经贸盛会做出了贡献,并荣获上海市建筑勘察协会二等奖。
从一名设计“小白”蜕变成长为华东院建筑事业一部方案室主任、设计总监,从单一工作类型的设计师,到复合化的管理者,于典的职业成长之路充满了挑战。谈及如何应对当中的困难,他表示:“个人永远不可能取代团队,培养好团队,制定好规则和体系,才能实现高效的团队运转、稳定的品质输出,从而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
深耕城市高密度核心区,弥补行业研究空白
城市高密度核心区是于典所带领团队项目聚焦深耕所在。从董家渡金融城、淮安金融中心、盐城金融城到南海科创带,于典作为设计总负责人原创主持了数个百万方体量的大型项目,成为公司原创设计师中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建筑师之一。“原创设计能力突出,项目实施落地能力强”,是建筑事业一部总经理张如翔对他的评价。
淮安金融中心中央商务区是于典在城市高密度核心区领域探索的代表作品之一,曾获得2020年度淮安市优秀工程一等奖。2014年起,他担任该项目设计总负责人,负责全面统筹协调项目设计,全程做好项目商务、运营对接,把握从方案投标、中期设计、后期交付及维保运营等过程的工程质量把控;代表公司与淮安国联集团建立并保持顺畅的工作关系,密切协调对外事宜;并结合项目实践研发绿色建筑通风器,申请国家专利2项。该项目为淮安建设省级特色金融服务业中心发挥重要作用,为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项目结束后,于典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撰写发表《城市营造,价值创造》《建筑霓裳,人间四色——淮安市金融中心中央商务区东地块D区项目幕墙设计》等论文。城市高密度核心区的开发,一方面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商业活力、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规划更新、功能协同。他表示,集聚性可能更符合新兴行业发展的天性,中心化的发展规律带来的高密度的研究,让设计创意回归建筑理论的科学本源,同时赋予建筑设计未来更多想象的空间。
同时作为上海市科委专家库专家、公司科研课题站牵头人,他带领团队撰写发表《高密度核心区城市更新——商务复合型核心区更新设计策略》《基于空间策划的盐城南海科创带启动区办公空间设计》等论文数十篇,获得国家专利3项。该课题完善了行业内城市高密度核心商务区的科学性研究,弥补了目前有关区域整体开发从规划设计到建成落地的系统性研究的空白,为当前建设实践和应对复杂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城市开发、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提供了借鉴。该课题同时匹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应对全国以政府主导的集成化开发为导向的建设新高潮。
在政府主导型的城市综合基础建设和城市更新中,他通过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为公司积累了宝贵的政府资源和城市建设方资源,同全国前十城市型开发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赢体系,为阿里、北大青鸟、腾讯、鸿蒙等头部企业提供了优质的设计创新服务。
工作经验的积累让于典对设计有了深度的思考。他最初从某一类建筑出发,总结内部潜在的规律,获取成果固化的知识点,到结合前瞻发展趋势和领域热点,为未来产品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方向,前后带领团队开展了综合体后评估、产城一体化设计总控、后疫情产业园发展趋势,绿色办公建筑隐藏式开窗国家专利等一系列研究。
设计理念:设计源于生活 最终服务于生活
设计不是闭门造车,灵感来源于生活。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斥着各种设计,大到一个城市的规划、一个建筑的设计、一条道路尺寸肌理的确定,小到一个房间的装修、一个家具的尺寸造型、一块板材的选择等,都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灵感素材。于典正是这样的有心人,工作放松之余,他喜欢体验全球的顶尖酒店,以此来开阔自己的设计眼界。他说,酒店设计应该是所有设计中对材质、灯光、空间、品性要求最高也最全面的,同时可以在不同的酒店中沉浸式体验,感受最新的设计潮流、人文艺术、科技进取。设计可以为建筑赋能,赋予其各种价值,但设计最终的目的是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其中的人。
在和众多甲方合作的过程中,于典也碰到很多“痛点”,“成本和创新永远是硬币的正反面。”他表示,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永远是一个合格项目负责人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需关注客户的基本需求,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输出;同时,多维度的专业知识可以嫁接更多的专业化服务,提供更有想象力的服务空间。
建筑设计虽然需要创意性,但实际大多数时候是一项枯燥重复的工作,调整好心态对设计师而言亦十分重要。“热爱生活,才能在有限的时间中保持活力,平衡各项工作保持创作的热情。利用好碎片时间,做好各项工作的计划和控制节点,一定会事半功倍。”于典建议。
谈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他表示,未来十年是数字化的十年,目前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寻求数字化的转型,不论是元宇宙场景设计师还是AI智能建造,都会为设计师提供未来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在数字设计构建中通过提供不同规格的虚拟场所和创新功能中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