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玉明
富春山居图,天下闻名。
672年前,元代画家黄公望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创作了一幅纸本水墨画《富春山居图》。这幅画遂成中华民族传世名画。黄公望绘《富春山居图》大约用了7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黄公望隐居山林,终日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随时写生,富春江畔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如今,来自黄浦江畔的上海建工集团富阳秦望区块搬迁安置工程项目经理秦苏磊,率领他的项目团队,用3年时间,在景色优美、山与水完美结合的富春山麓,建成了52.12万平方米的秦望区块搬迁安置住宅小区。他们以建筑材料为“墨”,以广袤大地为纸,泼墨挥毫,绘就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新富春山居图”。
3年时间,新建一个“城”
2022年9月16日,记者到富阳采访。
首先采访的是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建筑业协会一位领导。据协会领导介绍,上海建工集团承建的杭州富阳秦望区块搬迁安置工程地块占地面积约为14.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12万平方米,由34幢单体楼宇组成。这是迄今为止杭州市富阳区安置房体量最大的工程,也是关系到百姓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被列为富阳区重点项目“示范工程”。20多年前,富阳撤县设市的时候,全市建筑总面积仅40多万平方米,上海建工建设者仅以3年时间,等于新建了一个富阳。
协会领导向记者表示:项目经理秦苏磊在工期很紧、又恰逢3年疫情的困难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如期完成任务,实在不易。秦苏磊运筹帷幄,沉着指挥,率领项目团队文明施工,精细管理,守正求新,化解困难。他们在3年工程建设中践行的严格的质量管理、严谨的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多彩的技术创新,以及警民共建、社区党建联建、民工学校、立功竞赛、平安工地建设等,给富阳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秦苏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秦望区块搬迁安置房工程已于2021年底如期竣工。工程质量受到好评,他个人获2020年度杭州市富阳区建筑施工企业优秀建造师、2020年度杭州市富阳区建设工地“十佳民工学校”先进个人等殊荣,他的项目团队先后获2020年度杭州市建设行业系统“最强支部”称号、2020年下半年度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结构优质奖)称号、2021年度杭州市富阳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优良工地称号、2022年度杭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优良工地称号等殊荣。
“我感恩我的项目团队。同时,在前期面临资金紧张、遭遇严峻疫情,施工生产最困难的日子里,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巽全、上海建工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乔聪、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公司总经理赵振兴等领导对该项目建设十分关心,给予了给力的指导和帮助,感恩永远!”秦苏磊说。
科班出身,阅历丰富
秦苏磊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管理(建筑管理)专业(本科),中共党员,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1995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战斗在施工第一线从事管理工作。从基层做起,担任过技术员、项目工程师、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等职务,目前为上海建工五建集团第二工程公司第二项目管理大部经理、工程公司总监。
27年来,他曾在多个工程项目上淬炼。其中在他任项目经理的大型工程上,他的工程管理特长尤为显山露水。如上海虹桥商务区08地块D23街坊工程:该工程由6幢单体建筑物组成,均为办公楼。地块占地面积约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5.21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3米。在该工程建设中,他荣获2013年度上海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立功竞赛先进个人。
又如上海长滩上港十四区06街坊工程:该工程由15幢单体组成,地块占地面积约4.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8.59万平方米,最高楼30层,高94.5米。在该工程建设中他荣获2016年度上海长滩项目建设立功竞赛建设功臣,2016年度上海建工集团优秀项目经理殊荣。
积淀厚重,足智多谋
秦苏磊身经百战,在工程管理专业积淀厚重,长于实战。
2022年9月17日,记者在秦望区块搬迁安置工程项目部先后采访了项目北区施工总协调季晓东、项目施工员陈环宇、项目技术员朱挺。他们多年来一直和秦苏磊一起工作,总结了秦苏磊指挥工程时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善于破解难题。住宅工程中常见的窗户渗漏问题,一直是施工中重点管控的难点。秦望区块搬迁安置工程中制定了“胶组框、后装法”的窗户制作、安装施工工艺。实践证明,几乎杜绝了窗户渗漏水的现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是工作精细化。整个工程建设过程是一个系统、繁琐的内容,涉及到的上、下级行政部门、供应单位很多,相应涉及到的事情、函件、文档等内容也很多。要求每个条线对经办的各项事情做到“日事日办”,各种书面资料做好签收发、扫描归档等工作,编排并落实综控计划调整与实施,定期开展例会、专会等,确保了工程中各项工作得到了及时的闭环解决。
三是善于打大仗。虹桥08地块工程、上港06街坊工程、秦望区块搬迁安置工程,工程规模分别达到了25.21万平方、18.59万平方、52.12万平方。秦望区块搬迁安置工程施工高潮时,项目上有20多家施工单位、3000多名施工人员。他任项目经理累计完成施工总建筑面积规模已经达到了“百万平方级”。
“不是‘大哥’,他是长辈。”
记者采访期间,季晓东、陈环宇、朱挺分别向记者介绍:
秦苏磊在项目上威信很高。他很体恤员工。富阳远离申城,项目部员工都吃住在工地,秦苏磊不搞特殊,与大伙同吃同住在工地。
他每天总是7:00多到办公室,晚上总要10:00多钟才回宿舍休息,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他自己不喝酒,但他时常在一天紧张工作后的晚间,安排食堂改善一下伙食,招呼喜欢喝酒的同事喝点酒。
2019年8月,“利奇马”台风侵袭浙江,项目上施工人员居住的大临设施有危险,上千人受命被防台防汛办紧急安置到一个地下室。但秦苏磊发现,地下室没有众多人员居住必备的水、电设施,雨水在四处渗漏,蚊子很多,环境极差。于是,他斥资另租了一幢宿舍,并组织人员备下许多方便面、饮用水和防止蚊子叮咬的物品。他与大伙吃住在一起,坐镇指挥,直到3天后台风远去。
他平时很温和,但如果谁工作不到位,他会“对事不对人”提出严肃批评。
那天采访中,曾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问季晓东:“你大学毕业有好几年了。大学毕业一进单位就跟着秦苏磊,你是否发自内心认他为大哥?”
季晓东回答说:“不是。”
记者一惊:“呵?”
季晓东以很慢的语速接着说:“我在心里认他为带我们成长的长辈。”季晓东语音刚落,一旁的陈环宇、朱挺随即应声表示:“晓东说得对!我们在心里认秦苏磊为带我们成长的长辈。”
记者大悟。陈环宇、朱挺也都是大学毕业后进单位就跟着秦苏磊,至今已有六、七年。秦苏磊对他们不薄,他们对秦苏磊感情很深。
9月18日,采访将结束时,一位协会领导送给记者一本《富阳建筑》刊物,那是富阳区建筑业协会会刊。翻开一看,在企业风采篇里,有一篇赞美上海建工打造秦望区块精品安置房的报道,文章的结尾大意是:
“他们做到了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他们把上海建工的无字丰碑树在富春江畔。他们为富阳人民谋福祉所作出的贡献,富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